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藏文化

藏文化

传说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一、这个时期的传说大多和藏族当时的著名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或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物有紧密的关系。如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噶尔·东赞等都是藏族历史上非常著名而重要的人物。他们对藏族的发展、对汉藏两大民族友谊的建立、对祖国的统一等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藏族人民通过传说来热情歌颂他们。又如迎请文成公主、修建大小昭寺等。都是藏族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藏族社会进程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人们利用传说来加以传述和赞美。再如昌珠寺、巴塘、“直曲”(牦牛河,金沙江)等地区和河流也都是藏族地区所特有的。因此,这些传说便带有极其显著的历史性、地区性和民族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藏族历史的发展演变,知道藏族某些杰出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领略藏族地区的景物风光,感受藏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爱憎和愿望。所以它们具有深厚的藏族现实生活的基础。

二、这些藏族传说,除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外,还有着浓郁的神话色彩或传奇性。它们在很多具体情节上、有着明显的夸张、渲染、虚构和幻想。它们传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风物。但是,又不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型照像。例如松赞干布能幻化成五百工匠参加修建大昭寺,文成公主的日月宝镜变成日月山,噶尔·东赞化为大山以阻挡洪水等,都是采取了幻想、神化的艺术手法,已经远离了历史真实。但是,它们又通过这些幻想的、神化的情节,艺术地再现了历史和人物的本质特点。比如说,松赞干布幻化成五百工匠参加修建大昭寺一节,虽然纯属子虚乌有。但是,它艺术地、真实地、曲折地反映了松赞干布在修建大昭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作为一国之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主导作用和关键作用。如果准确地记述他的具体领导和组织工作,那就是历史;而通过他幻化工匠的虚构情节来表现,则成为引人入胜的文学艺术作品。再如噶尔·东赞到长安迎请文成公主时,刚见到唐太宗,唐太宗便给他出了三个难题,他都按松赞干布事先给他的“锦囊妙计”,一一作出圆满答复。每次回答的最后都说:如果不答应赐嫁公主,便要派大军来攻打长安,抢走公主,云云。这样的情节自然是虚构的。但是,从历史上看,贞观八年,松赞干布即曾派使臣向唐廷请婚,但太宗未许。之启,松赞干布便带兵攻打唐廷,进入松潘一带。松赞干布最后虽然失败撤兵,但却使唐廷感受到吐蕃的强大实力,不能等闲视之。所以,随后当吐蕃于贞观十五年又派使臣请婚时,太宗便慨然答应许嫁文成公主了。由此可见,传说中噶尔答问时的最后威胁口气,并不是毫无根据,而是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和事件的本质。当时两国都是建国伊始,需要和平环境,不宜两强相拼,造成动荡不安局面,而需互相支持、友好团结,以利安定发展。所以,双方采取了联姻政策。从此四十年间,和睦相处,友好往还,取得共同发展进步。

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这些传说既是历史的艺术再现,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又受到神话的巨大影响,富于幻想和神化。因此,从创作方法上,可以说是文学艺术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先例。

关于噶尔·东赞这个历史人物,藏族历史著述中,对他的事迹记述得比较详细。说他协助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发现了琼保·崩赛苏孜的叛乱阴谋,兔除了一场内乱;协助松赞干布规划吐蕃的军政建制,加强了吐蕃内部的行政管理和军事力量;数次出使唐廷,迎请文成公主,加强唐蕃友好团结和祖国统一;协助松赞干布制定吐蕃法律,带兵戍守边境等,安邦定国,文治武功,勋绩可谓大矣!但是,在吐蕃历史上的七贤臣之中却没有他的位置。与他同在松赞干布手下为臣,被传为藏文的创制者吞米·桑布扎和倡议并实行把藏族住宅由高迁到平地的桑央顿聂却都在七贤臣之列。但是,在藏族民间文学中,却流传着一系列关于他的生动、感人的传说。把他作为藏族人民智慧和才能的典型形象,并赋予他劳动者的强烈特点而不遗余力地加以歌颂和赞美。同时,还盛传他最后遭了冤狱,有的还说他惨遭杀害。关于他的死,史书上只淡淡地记述着他于某时死去,别无多言。因此,这些传说,从文学的角度给历史学家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噶尔·东赞宇松到底是怎么死的?

三、这个时期的传说,不论是历史事件或是地方风物,很多都是和历史人物有着密切关系的,或者说是围绕着历史人物这个中心环节展开的。如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便牵连着一系列的事件和地方风物,三者交叉错综、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构成一个统一的传说群,或者名之曰“传说系列”。同样,关于松赞干布和噶尔·东赞的传说也是如此。特别是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噶尔·东赞这三位藏族史上的著名人物。由于历史事实上的密切关系,反映到传说中,也是互相关联,彼此照面的。例如:噶尔·东赞去长安,是为松赞千布迎请文成公主的;松赞于布修建大昭寺;需要文成公主勘测地形和噶尔·东赞领工出主意等。在传说中,对这些人物的塑造都通过情节开展和他们的语言行动进行了粗线条的概括和典型化。把很多不一定是他们亲自做过的事情,都集中到他们身上,成为箭垛式的人物。如说文成公主人吐蕃时,带了典籍、医书、治病方法、配药方、医生、工匠以及各种牲畜和五谷种子等。说她教藏族人民养蚕、纺织、刺绣、种植、安水磨、修桥梁等,所有这些事情,是藏汉两大民族通过民间和统治者阶层长期密切交往和交流的结果,特别是杂居地区民众之间长期合作互助的结果,绝非文成公主独力所能办到的。但是,作为文学作品来说,把文成公主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有特殊地位的特定人物,作为藏汉两大民族长期友好往来,互助合作,密不可分的理想化的代表人物和典型形象,作为两族人民美好愿望和团结行动的执行者和体现者,又是完全允许的,是非常合乎人民要求、符合人民利益和历史本质特点的。因此,从中可以看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这个时期的传说,不但在民间口头上长期流传下来,为人民所喜闻乐道,而且对后期文人著作有极大的影响和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其中的人物传说和史事传说,更是被后世文人详略不同地吸收进他们的各类著述中。特别是历史著作,对于这些传说,更是当作历史事实照记照录,例如藏族历代有名的历史著作《玛尼全集》、《柱下遗教》、《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臣史》等,大都以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风格记录或复述了这些传说,从而给他们的著作平添了不少文学光彩,成为文史不分的传世之作。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