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立体硬塑面具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立体硬塑面具,一般是泥塑或者泥塑脱出纸壳或漆布壳绘制而成,用于藏戏中的魔怪角色和神舞角色。这种立体硬塑面具,明显是由跳神面具或悬挂供奉面具直接借鉴发展而来。哈江魔妃面具与萨迦巴嫫面具,在左颊的下眼皮上都有一颗大黑痣。但各地民间藏戏在塑制时,与×面具严格的程式和规定完全相反,没有严格的程式,完全以表演者、制作者的主观意识而变化。所以拉萨附近的扎囊县朗杰雪和远在边境的洛扎两个藏戏队制作的同一角色面具,其形态、样式的差别很大。同样的,墨竹工卡县藏戏队制作的黑罗刹面具,与×藏剧团制作的红罗刹面具,也明显成了两种形态。而藏戏骷髅鬼和怖畏金刚神面具比较起这两个神灵的跳神面具,其装饰有增有删,而且着色也比较随便,赋予了更多的世俗性和娱乐性。
魔妃哈江面具
它是一种借鉴跳神中魔怪和愤怒相神的立体大面具,有假面也有假头,其造型为青面獠牙,血盆大口,巨齿交错,双目圆睁,披头散发,下眼皮上有一颗大黑痣,特别是民间戏班在演出时,还给她配上两个布制的山羊乳房,从胸前一直挂到膝盖前。这是藏戏《卓娃桑姆》中的主要反派魔怪角色。
九头罗刹女王面具
九头罗刹女王面具,为三面、三层、九头垒叠的恶鬼形象。每个面色都青紫黑红,三目圆睁,獠牙交错。身上还披挂着一串串骷髅头。整个面具表凶相,象征灵魂阴暗,罪孽深重。这是藏戏《白玛文巴》中的一个重要的反派魔怪角色,实际上是苯教许多怖畏神中九头怪物忿怒王在藏戏中的反映。
目迪杰布面具
藏戏《白玛文巴》中的国王目迪杰布是信奉外道的反派角色,实际上是站在佛教的角度,当做魔怪来处理。面具造型按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形象来绘制,头上包缠白头巾,脸部的嘴、眼、鼻绘制得略具骷髅头形。
畏怖金刚面具
二十世纪上半叶由觉木隆戏班的戏师扎西顿珠,将其穿插到《朗萨雯蚌》中乃尼仁珠庙会上表演跳神时所用的面具。为三目威猛愤怒尊相,与跳神面具大致相当。
地狱阎王面具
亦为《朗萨雯蚌》中的一个魔怪角色所用。面具与跳神中的魔水牛头三目愤怒尊相大致相当。
松赞干布面具
藏戏《文成公主》中松赞于布所戴用。按佛家传说,松赞干布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面具有观音的慈祥、端庄、智慧之相,帽顶上安了个无量光阿弥陀佛的小佛像。因为观音是无量光佛这个极乐世界的教主的左胁侍,所以松赞干布头顶他的小佛像,表示胁侍大弟子对佛师的顶礼膜拜。
骷髅鬼面具
据传说,骷髅鬼原是西藏本地的一种厉鬼,在莲花生赴藏时,曾出来拼死地反抗,“师化雪为湖,鬼倏坠入,力竭将逃。师令湖沸,糜鬼骨肉。”这个厉鬼在沸腾的湖水中煮成骷髅后,作为被降伏的苯教神抵,莲花生把它编入羌姆之中。后来在不同×的跳神中,被赋予了多种意义,主要有三种:墓地保护者、吉祥精灵、指路精灵。这种从羌姆中借用过来的骷髅鬼舞蹈,在藏戏《苏吉尼玛》中被用以表现天葬台神王的角色。
马头天王面具
为《诺桑王子》中仙女云卓拉姆的乾达婆天王所戴用,在头冠上制设了一个马头形象。面具既是神仙面具,又是动物精灵面具,兼有两者的特点。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藏戏—西藏传统藏戏的佩戴饰品
- 下一篇:藏戏—藏戏中的动物精灵面具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