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伏羲女娲之传说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当人们把视线投向敦煌莫高窟第285窟东披,看到上面绘的是人类始祖伏羲、女娲时,只有在祭祖时才有的敬畏、惶恐、自豪、骄傲、寻觅、追思等复杂的心情便油然而生。然而,当人们看到伏羲、女娲之间绘的是莲花和摩尼宝珠,再看看四壁绘的佛像、佛画,就会想到身处佛教洞窟中,于是一种更为复杂、莫名的心情便随之出现。

画面中,摩尼宝珠两侧的伏羲、女娲,皆人首蛇身,头束鬟髻,着交领大袖襦,披长巾;胸前圆轮中分别画金乌、蟾蜍,象征日月。伏羲一手持矩,一手持墨斗;女娲两手擎规,双袖飘举。在这里,他们已由人类始祖演化为日月神。画面下部力士北侧有飞廉、开明,南侧有乌获、飞天等神灵,再下部绘的是巍峨的山峦与丛林,有野兽在林间出没,两侧还各画四身禅僧在山岩间习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代石刻中已有伏羲、女娲,但无日月形象,且多为交尾相对;但在敦煌壁画中则是胸佩日月,两两相对。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类是由伏羲、女娲兄妹相婚而产生。伏羲创制八卦,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制作和食用熟食。女娲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治理洪水。

然而在佛经中,伏羲、女娲却成了阿弥陀佛的从属菩萨,也是创造日月星辰的菩萨。说是在天地初开之时,没有日月星辰,人类生活在黑暗之中,于是阿弥陀佛便派遣他的两位菩萨,宝应声和宝吉祥(即伏羲、女娲),前往第七梵天处取来七宝,创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并定春、夏、秋、冬四季。显然,这是佛教对中国神话中伏羲、女娲兄妹相婚创造人类故事的抄袭与延伸。

将中国神话人物改造为佛教人物,是适应佛教发展的需要。而将相关人物绘入佛教石窟壁画之中,再加上还在全窟描绘了风、雨、雷、电、飞廉、开明、乌获等众多的中国传统神话的神灵,显然是为佛陀营造一个既能传授佛教思想,又适应中国本土风俗和审美心理的佛堂。因此,这类壁画出现在西魏时期绝不是偶然的巧合。长期以来,外来的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为在皇帝面前争宠,以便利用皇权的支持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佛教努力吸收儒、道思想以及中国的神话传说,但却又要把儒、道祖师以及中国传统的神话人物都置于佛教的从属地位。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在莫高窟西魏第285窟中,要将伏羲、女娲分别绘在摩尼宝珠两侧,并在其胸部佩上日月标志,将其由人类始祖改造成日月之神的原因。

从人类始祖到日月之神,似乎提升了一个级别。然而,这却是明升暗降,因为日月之神,不仅是阿弥陀佛的部属,还被帝释天,甚至四天王管辖。而人类始祖之“始”字,却非常重要,因为其他的一切,都位列其后。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