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慢话伏日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6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何为“伏”,它的含义是什么?颜师古注《汉书》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

人们称“伏”一般叫“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时间通常在农历六月。每一伏各占十天。这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病菌瘟疫流行,高温令人中暑,所以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使天只有三时而无夏,则人之死也必稀。”

古代的人们为了战胜酷暑与疾病,有“闭伏”之说。《后汉书》说:“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这就是说,伏里放假,便是最好的养生。

古代伏日风俗

伏日饮食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朝廷在伏里要赏赐大臣酒肉。《汉书·东方朔传》中载:“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请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日:‘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这一节虽然意在表现东方朔的机智与幽默,但却反映了西汉人已把伏日当作一个重大的节令加以庆祝。

伏天可吃的时新很啵骞寺弧肚寮温肌分兴担骸敖址唤新袅狗邸⑾使⒐稀⑴骸⒔胬薄⑺鞣郏运谥铩!?br>   伏天消暑最佳的水果莫过于西瓜。西瓜为我国的原产,很早便为人们所喜食。不仅因为它味甘汁浓度而且还因为它具有药用价值。清人黄宫绣《本草求真》谈西瓜:“西瓜内瓤,令人遇值三伏天燥,不论男妇大小,朝夕恣食,诚以燥渴之极,得此味甘色赤,能引心脏入热,下入小肠膀跳而出,令其心胸顿冷,烦渴冰消,故书载治太阳阳明中暑及热病大渴等病宜投,并有天生白虎汤之誉。”

经临床实验,西瓜汁可治肾炎、急性肝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有意思的是,夏季多腹泻,多汁的西瓜反可止泻。宋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有一事:“上尝以泻疾召继.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