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

荆风楚俗—春节期间楚地的民间戏曲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采莲船:表演一般需三人,除彩船中有一年轻的姑娘唱着小调外,前有一人撑篙,后有一人摆艄,边划边唱。有锣鼓配奏,唱词既有民间流传的唱本,也有见机而作的小调。每到一地,人们均以鞭炮相迎。

皮影戏:相传汉武帝刘彻的夫人李氏去世后,刘彻日夜思念,废寝忘食。朝中的齐少翁便将一块白帐挂在宫内,再放上灯烛,当夜刘彻经过帐幔忽然见李氏立于帐后,,心中又惊又喜,还以为李氏复活哩!其实这是齐少翁以纸剪成了李氏的形象放在烛前,帐上即呈现李氏的黑色身影。可见皮影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楚地皮影戏流传甚广,凡大一点的集镇,均有皮影剧团。天门、云梦等地,是皮影戏观众最多的地方。皮影戏脚本,多是传统折子戏、也有“大本头”,如“《三国》”、《薛仁贵征东》、《姜太公》等,一本唱好几天或十多天。

花鼓戏:又称荆州花鼓,与“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齐名,流行于荆沙、潜江、监利、天门、汉川等地。天门市是花鼓戏的故乡。沈三、刘伏香是当地家喻户晓的老艺人,民间流传有“看了沈三的戏,犹如做皇帝”。“听取刘伏香的哎哎哟!害病勿需再吃药”的美谈。春节期间,各地竞相请剧团唱“大本头”。其节目大多反映乡土民情,男女情结。

高腔:楚地地方戏,流行于仙桃、汉川、应城等地。一人唱数人合,句与句之间,唱腔高低十分悬殊,别有情趣。流行地域没有花鼓戏广。

楚剧:起源于清朝,原在民间流唱,清末进入武汉,受城市文化的影响,逐步有了自己的本头。楚剧与汉剧、黄梅剧,被称为湖北省“三大地方剧”。春节期间,不断有楚剧演出,民间也有不少楚剧“草台班底”。

木偶戏: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等,各具艺术特色。木偶戏常年演出,春节期间,是演出最忙的时候。

薅草锣鼓:一人唱,数人合,唱腔丰富,曲牌多变,辅以器乐配奏,主唱者多由技艺高的老者担任。从汉代就已流行,目前荆门,钟祥、仙桃、天门、汉川等地仍很流行。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