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越文化

越文化

民间艺术—仙居花灯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民间美术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名。

针刺无骨花灯发源地——仙居皤滩,明清时为浙东南的重要商埠。相传无骨花灯源于唐代,俗称“唐灯”。明清时技艺日趋精湛,皤滩古镇明清时民居构件上的花灯图案雕饰和保留至今的光绪十三年的古灯图,可见一斑。民国初,发展到鼎盛,花色品种多达80余种。目前已抢救恢复27种。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技艺十分独特。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留影而成,特别是造型方法在中国花灯中独树一帜,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造型的千变万化和图案的丰富多姿,形成了繁多的花色品种。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重要价值在于:艺术价值。它造型别致,空间感强,立面变化丰富,结构细腻生动,是传统女红技艺的杰作;民俗价值。它既是民间馈赠的礼物,又是民居上的装饰物,更与民间节庆活动水乳交融,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术价值。经抢救的27个品种,是同类花灯的硕果仅存者,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很高;美学价值。它融绘画、刺绣、建筑等艺术于一炉,单灯风姿绰约,组灯气势恢弘,具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在明清时即有广泛影响,台州俚语中有“临海的城,仙居的灯,黄岩的乱弹呀呀声”之说。1996年,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金奖”、“澳门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2000年,仙居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针刺无骨花灯)”,最近,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图案入选“中国彩灯”系列邮票,并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