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九千年—河姆渡文化·名山后遗址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发布: 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收藏】
名山后遗址位于奉化市江口镇名山后村,20世纪80年代砖瓦厂取土已将遗址的中心区域破坏,出土不少造型一致大小不一的石钺。1989年1991年两期发掘,发掘面积600余平方米。堆积厚2.8米左右,野外分12个堆积层,以良渚文化人工营建的土台为界,其上为良渚文化堆积,其下8~12文化层及相关遗迹属河姆渡文化遗存。河姆渡文化遗存分三期。
一期 12层、11层及11层下的H23、H26等灰坑。夹砂灰陶、泥质红陶占绝大多数。敞口圜底釜、多角沿釜、半圆锥足釜形鼎、外红里黑泥质红陶大喇叭圈足豆、牛鼻耳罐侧把平底盉、圈足盆及猪嘴形支座是常见。
二期 10层及9层下H4等遗迹。陶器种类、形制与一期有明显的传承发展关系。鼎的数量有所增加。
三期 9层、8层。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夹炭红衣陶占相当大的比例,少量黑皮陶。敞口圜底釜仍然是主要的炊器,釜形鼎的数量更多。鼎足以舌形、凿形为特征,个别鱼鳍形鼎足,泥质灰陶镂孔圈足盘数量多,是该期最具时代特征的陶器。
该遗址发掘的最大收获:一是发现了良渚文化的方形覆斗状土台,二是获得了河姆渡文化与河姆渡后续文化(良渚文化名山后类型)上下迭压的地层关系,并获得了河姆渡文化三、四期联系更为紧密、年代更精确的地层资料。夹砂红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彼此的消长变化过程很清晰。三是获得了河姆渡文化第四期时的墓葬资料。随葬品为釜、圈足罐、圈足盘,个别陶鼎三足均残应是作为陶釜随葬的。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浙江九千年—河姆渡文化·塔山遗址
- 下一篇:浙江九千年—河姆渡文化·鲻山遗址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