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古都名城—我国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朱仙镇,位于豫东平原西北部,开封市西南20多公里。198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 

朱仙镇之名来源于传说。据《祥符县志》载:“朱仙镇相传战国时朱亥故里,亥旧居仙人庄,故名”。始建于战国初期,属魏国所辖,当时只是一般村庄。至宋王朝定都开封之后,宋太祖接受唐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队全部集中于京师,为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遂开辟了两条水陆交通线。陆路方面:以开封为中心,形成几条干线,通过河南各地向四方辐射。北通辽国的南京(今北京),西通陕西的京兆府(西安),东达山东沿海各地,向西南经朱仙镇、许昌、邓州,南通湖北的襄阳、江陵,直达湖南和两广。水路方面汴河从开封南下,经朱仙镇,历通许、陈州(今淮阳县)汇入颖河,直通淮河、蔡河,由此可达江南各地。从此,荆湖、苏浙的粮食,物产通过水陆干道源源流入汴京(开封)。朱仙镇由此成为汴京的门户,荆湖、苏浙入京的水陆必经之地,进京的货物和人员都要在此停歇和转运,故逐步发展成为繁荣的商埠重镇。北宋末年,战争破坏了汴京的繁荣,城内店铺关门,作坊倒闭,迫使许多印刷作坊迁到朱仙镇。因朱仙镇的水质纯净,吸色性强,为木板水印年画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朱仙镇木板水印年画与山东潍坊、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四川的绵竹、山西临汾等地的年画齐名,而且其它各地的年画多是在朱仙镇年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北宋末年,由于宋、金之间矛盾激化,朱仙镇又成为宋金征战的战场。战争使昔日繁华的商埠变成了荒草千里、鸡犬无存的荒野。至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商贾治理黄河并疏通蔡河(后名贾鲁河),恢复并进一步改善了朱仙镇的交通运输条件。贾鲁河,上抵京水镇,北与黄河联贯;下达周口注淮水。从此西北产的山货由此南输;东南产的杂货由此北运,朱仙镇又成为水陆会集、商贾聚散之地。而再次兴盛起来则在明末清初,繁盛到了极点,成为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齐名的我国四大名镇之一。 

朱仙镇极盛时人口达30余万,其中商人4万余户。城周2O公里贾鲁河纵贯全镇,把该镇分为东西两部分,河东称东镇,河西称西镇,大石桥和二板桥又把两镇联成一体。至今,镇中还保留有繁盛时期的街道名称:杂货街、京货街、曲米街、油篓街、炮房街、估衣街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昭示着昔日的繁华。该镇的名产有:“西双泰”的竹竿青酒、“玉堂号”的豆腐干、“天义德”的红纸和门神。 

历史上的朱仙镇,也是有名的古战场。宋朝抗金将领岳飞大破金兵的战斗就在这里进行。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领百万农民起义军第三次进攻开封时也在这里歼灭了明朝兵部侍郎丁启睿和保定总督杨文岳、总兵左良玉等率领的官兵2O万人马。 

境内名胜古迹主要有岳飞庙、关帝庙和清真寺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