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访古—名人名胜—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阏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中国与以游牧为主的国家不同,是以先进的农业创建了文明古国。远古时期农业发展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的成就。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商丘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时候,不仅农业高度发达,而且还产生了一位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重要功绩的人物,他就是阏伯。称他为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当之无愧,因为他不仅是中国研究天文历法的名人,就是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阏伯在天文历法方面为全人类所做的贡献也予以高度评价。
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阏伯是帝喾的儿子,被封为火正。火正是管理火的职务,这个“火”就是指天上的大火星,并不是人们常见的人间之火。大火星简称为火星、大火等。为什么要将大火星简称为“火”呢?
在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时期,耕种前放火将田地的杂物焚烧以作肥料是其首要步骤,但在什么时候焚田,必须要有准确的时间把握。烧早了,田里的种子发芽后如果没有雨水就会枯死;烧晚了,又会受到雨水的干扰而不能出芽,影响收成。经过古代人类的长期观察和不断总结经验,人们得出在大火星见于东方的时候烧荒播种最为合适,于是,就把大火星定为授时的标志。这个掌管授时的人就是阏伯。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高辛氏有二子,大的叫阏伯,二的叫实沈。他们原来一起住在旷野里,整天打架,互相征伐。帝喾没有办法,只好把阏伯迁于商丘,让他管理东方的那颗星星--大火星,也叫辰星、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今陕西),去管理参星。从此,兄弟二人各居一方,永不能相见了。这颗商星和参星位于天文学上的黄道的东西两端。每当商星从东方升起,参星已没于西方的地平线下;而当参星从东方升起,商星也没于西方地平线下,二星在天空中绝不会同时出现,所以就有了“参商离别”的故事。
《左传·襄公九年》又记:“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与咮,以出内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唐杜预注:“谓火正之官配食于火星。建辰之月,鹑火星昏在南方,则令民放火。建戌之月,大火星伏在日下,夜不得见,则令民内火,禁放火。”这意思是说:三月末时,大火星出现,阏伯就号召人们放火烧荒;在九月鹑火(指柳星)出现时,也就是在黄昏大火星不见时,阏伯就号召人们在家生火,不准在外放火。后来这个火就成了天上之火,也即大火星。为什么要用大火星作为授时的标志呢?
大火星是二十八宿中东宫七宿之心宿二(商代把天划分为四个宫,即东宫苍龙、南宫朱雀、西宫白虎、北宫玄武。火星属东宫中央的第四、第五宿——房和心,即天蝎座a;参星则是《史记·天宫书》中所说的白虎,在西方属于猎户座的主星),一是因为大火星是一颗红色的一等亮星,便于人看见记住;二是它是一颗恒星,可作固定的标记,而且每当大火星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时候正好是我国农时“春分”的季节,当大火星在西方不见的时候又是在“秋分”的季节。所以,后来的商朝就把大火星出现于黎明前第一次晨见之月定为一年的岁首,这就是阴历。阴历年的终结正是大火星伏而不见之时,当太阳再次行到心宿以东15°以外的地方时,大火星才在凌晨日出之前重新出现于东方。
那么,大火星为什么又称为大辰星呢?《左传·昭公十七年》孔颖达《正义》记载:“大火谓之大辰。李巡云:‘大辰:苍龙宿之心,以候四时,故曰辰。’孔炎曰‘龙星明者以为时候,故曰大辰。’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就是说把大火星当成了人们确定的准确时间,作为“天上的标点记”。可能是因为它黎明时初现,所以称为“辰星”。那么,为什么又称为“商星”呢?这大概是殷人的祖先阏伯担任了火正的官职,又是他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道理,制定了后来人们所说的“殷历”,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商星”。正是阏伯对人类的这一伟大贡献,无论是殷人的后裔或其他地方的人都对他非常崇敬,并把他作为神来崇拜。《国语·晋语四》记载说:“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商祖和以后商国的人就把大火星的天象变化作为祸福降临的预兆。如《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阅其祸败之釁,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对于古人来说,二十八宿中哪颗星也不像大火星那样重要,这正是它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大概也是因阏伯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约在公元前2800年,传说中的尧舜时代),所以至迟在商代人们便开始将阏伯与大火星一同祭祀了。
殷墟卜辞中有一条“七日已巳夕壹,[庚午](有)×并火”,辞意是(癸亥)后第七天已巳晚上阴天,殷人于次日行“侑”、“新”二祭,于是当晚天大晴,大火见于夜空,“十官赓行”,并“祭祀大火”。这是殷人主祀大火星的珍贵资料。殷商时期祭祀和观察大火星的活动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东周以后也将阏伯同大火星一同祭祀,如《左传正义》孔颖达记:“火正之官居职有功,祀火星之时以此火正之神配食也。……而火正又配食于火星者,以其于火有功,祭火星又之后稷,得配天,又配稷。”
由于月亮围绕地球运转的周期一年是365.24天,而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周期一年是354—355日,两者相差10一ll日,所以,人们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年的天数。周朝时,人们又知道了木星和土星每隔59.5779年差不多在天空中的同一点上会合一次,木星、土星和大火星每隔516.33年会合一次,这就是公元前290年左右《孟子》中“五百年必有圣人出”的说法的来源。
今阏伯台是高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中原访古—名人名胜—战国兵家魏无忌
- 下一篇:中原访古—名人名胜—战国思想家墨翟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