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应给太皞伏羲氏一定历史地位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为何研究伏羲氏?1956年杨向奎先生在《文史哲》发表文章提出《应当给有虞氏一个应有的历史地位》,现有看来应该说是正确的。对此,我有二点感想;一、应该正确对待古文献材料,不能轻意否定古文献记载。30年代曾经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学派,由于当时考古发掘材料很少,研究古史只能靠古文献记载的东西,并且又不多,无法证实历史文献记载的可靠性。现在来看由于考古发掘材料的丰富,为人们研究古史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能证实文献所记载材料的可靠性,古史传说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虚构的,是层累造成的,它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古文献记载有它的可靠性。其次,当我们谈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根据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学不断研究的结果,大家都认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多元的,是经过南北、东西四方文化的融合与不断的碰撞,才能爆发出古代的文明火花。特别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一点是特别不能轻视的。因此,我认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全面的去论证这个大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只从理论上谈,必须结合历史实际,才能搞清楚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它的本来面目。在这里应该指出各族人民过去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在不同程度上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共同缔造了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基于以上二点认识,因此,我认为东夷集团的太皞伏羲氏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是应有一定历史地位。二

伏羲与古文献记载。在古文献上,有关伏羲的记载,最多是战国时代,《管子》、《荀子》、《庄子》、《商君书》、《战国策》等书都谈到伏羲,以《庄子》算是最爱谈伏羲的一部书。伏羲在古代《世本》作庖羲,《世经》作炮羲,《庄子·人间世》、《胠箧》、《缮性》作伏羲,其《大宗师》、《田子方》作伏戏。《管子·封禅》作虑羲,其《轻重戊》以及《战国策·赵策》、《淮南子·览冥》皆作宓戏,以伏羲一词通行。伏羲在文献中写作伏戏、伏希、庖牺、包牺、炮牺、宓羲、宓戏等。究其含义,有许多争议,刘歆《世经》曰:“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后来皇甫谧《帝王世纪》沿用其说,谓“取牺牲以供庖厨、食天下故曰庖牺氏。”应劭《风俗通义》引《礼含文嘉》曰“优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去也。伏戏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羲”。近代学者,闻一多、刘尧汉、姜亮夫都对伏羲的含义有一定的解释,不必一一细说举出。他们都从朴素的社会进化的观点出发,都把伏羲氏看成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介于燧人氏和神农氏之间的时代,同时也都把它看成是一个部落集团的首领。 在战国时代曾出现“五帝三王”的两种传说。所谓五帝,就是尧、舜、二帝之前再增加三帝。首先完整地提出五帝说的是一篇《五帝德》,汉代把它收到《大戴礼记》里,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为五帝,这对后来古史有很大的影响。可是这个五帝说,没有包括东方的伏羲氏,故不可取。战国时代另有一种五帝说,就是有伏羲氏的。《易·系辞》和《战国策·赵策》所说的古代几个“王天下”的圣王,包羲、神农、黄帝、尧、舜。古人认为伏羲是介于燧人氏、神农之间的“三皇”之一,是比较恰当的,认为他是人文始祖。

 在这里有一问题,就是太皞伏羲氏的活动地域与族居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一)西方夏羌说。《水经注》引“《开山图注》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一般人认为成纪在今甘肃秦安县(或天水县),陈仓在今陕西宝鸡。

 章太炎也认为伏羲起自西方,“方夏之族自科派利考见石刻、订其出于加尔特亚(Chzldez);东逾葱岭与九黎,三苗战,始自太皞,至禹然后得其志”这里所说的太皞,就是伏羲。

 (二)东方夷族说。孙作云先生说:“伏羲原是东夷族一个氏族的酋长,以凤凰为图腾。” 说伏羲以凤凰为图腾,是根据其风姓,因为风,凤与古字相通。风古音在侵部,凤古音也在侵部,故相通假。说伏羲为东夷族,即认为伏羲就是太昊(羲)。

 (三)南方楚苗说。《楚辞·大招》门:“伏羲驾辨楚劳”;注:“言伏羲氏作瑟,造驾辩之曲,其人固之,作劳商之歌。”《吕思勉读史札记》:因谓:“伏羲遗声在楚,亦其本在东南之证。”芮逸夫、闻一多先生都主张伏羲出自苗族,认为伏羲是苗族的祖先,这是因为古代东方民族向南迁徙结果的反映。

 究竟伏羲生何处?《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曰:“太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顾实《华夏考原》《国学丛刊》第一卷二期说,“胥”、“疋”、“雅”、“夏”古今通。“华胥”即“华夏”也,上古知母而不知父,伏羲之母曰华胥氏,而古人以用字无,“华胥”特为“华夏”遂为吾种族之名。在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雷泽在何处?一般都认为是在太湖之滨,实属错误,我曾有详细的考证雷泽,认为雷泽在今天的河南濮阳县。《水经·瓠子河注》曰:“瓠河又右迳雷泽北,其泽蔽在大城阳县故城北、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渔也。”其实据《山海经》雷泽在吴西。即今河南濮阳。今有遗迹可寻。这样看来太皞伏羲氏应属于东夷集团这是毫无问题的。与少昊有什么关系。少昊、太昊,是因发展顺序有别,故徐中舒先生说的很清楚:“古史中称一些民族原住地称为少,少即小是指该族早期人口稀少,势力弱小时期,太即大乃该族后来迁徙新地人口众多,势力强大时的称号,如小月氏与大月氏的情况,少梁、大梁、小夏、大夏的情况都是等于这类名称。”

 徐中舒先生这个解释非常正确,很有见地。现在一些人都把这个问题弄颠倒了,他们都说“太皞”在前“少皞”在后,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因为少昊部落的原生形态图腾就是崇拜太阳。少昊赢姓《说文》女部曰“旧虚在鲁”(今山东曲阜)。《左传·定公四年》曰“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虚。杜注“少皞虚在曲阜也,在鲁城内。”陈是太皞虚在河南淮南。《左传·昭公十七年》曰:“陈,太皞之虚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云“任,宿,须句,皞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可见太皞与少皞应居二地;一在山东一在河南,其先后发展顺序是不相同的,少昊在前太昊在后。《逸周书·尝麦解》即言黄帝胜东夷,对东夷实行了(立+妥)靖政策,”乃命少昊清(请)司乌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大用大成,至今不乱。“这位少昊清,作为战败国的首领,有类似宋徽子名启一样是居住在东方曲阜,以乌为图腾。少昊部落何以乌名官,公元前525年其嫡胤郯子即席答:少皞以乌名官何故之由,立即滔滔不绝背诵了一整套语言、《左传·昭公十七年》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乌适至、故纪于乌,为乌师而乌名,凤乌氏。”郯子高祖:“少皞挚,当是一个离乌化身。挚,即指鹰隼一类的猛禽。这种禽乌图腾只能说明少皞氏族部落的原生形态的图腾,说明禽乌与太阳在神话王国里是紧密相联的一个问题,是东夷集团民族的特点,后来×才形成太皞伏羲氏,是东夷集团的另一支。

 太皞部落在远古集团与龙还有密切关系,《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的话说:“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太昊是凤姓,甲骨风,凤通系一字,凤乌即凤皇,太昊氏族部落姓风,而是以凤为氏族图腾的民族,应为东夷集团南下的一支,都于陈。陈古称宛丘。陈地处黄河冲积扇南沿的颖水中游,左挹蒿山,右控商丘,是历史上交通的枢纽之地。所以《左传·昭公十七年》曰:“陈,太皞之虚。”杜预注:“太皞居陈,木火所自出”。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云:“伏羲,世号太皞都于陈。”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首人身,有圣德,陈。”又曰:“伏羲都陈。”“宓羲为天子,都陈,在《禹贡》予州之域。”罗泌《路史·后纪易》引作“天皇伏羲都陈留”。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曰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都于陈,东封太山。”徐坚《初学祀·居处部》说伏羲都陈,神农亦都陈。”郑樵《通志·都邑略》云,“伏羲都陈,神农都鲁,或云始都陈。”马骕《绎史·太皞纪》引《帝王世纪》曰:“疱牺氏…”称太昊,都陈。”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云“伏羲氏都陈”。吴乘权等辑《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氏》谓“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作都于陈。”《水经·渠水注》曰:”沙水又东南经陈城北,故陈国也。伏羲神农并陈之。城东北三十里许,犹有羲城实中。”看来太昊伏羲氏都陈,是无疑问。

 伏羲都陈,死后也葬于此。《历代陵寝备考云》:“太昊伏羲,风姓,陵在河南陈州府北三里准宁县界。”其墓通称“太昊陵”或称“太昊伏羲陵”,今称为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墓,故称天下第一陵,位于淮阳县城北1.5公里的蔡河之滨,面临万顷湖水其陵庙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保存宋、明、清石碑多通,可供研究参观。 三

 少皞太皞考古学文化是什么?大家一致公认是大汶口文化。它是黄河下游地区发展起来的势力很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展与确立是新中国考古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之一。大汶口文化(是以山东泰安县大汶口镇与宁阳县堡头村交界的一处典型遗址命名的。首先起源于山东泰安—带,随后便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向四周扩展。目前所知,大汶口文化在山东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到处都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是以泰安为中心,向东、向南、向西三方面发展,形成一个扇面分布状况。

 从分布区域上看,向东已经遍及整个山东半岛,东南已经达黄河边缘,向西遍及予东一带,最西已经到达河南平顶山地区,而向南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到大汶口中期以后有急越南下的趋势。目前所知,向南已经遍及苏北和黄淮海地区,作为这种考古文化的特征,是在莒县陵阳河,则以出土了带刻符的陶器而著名(见图三)。大汶口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手工业生产已从农业中逐步分解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因此有的人特别指出“大汶口是初期奴隶制社会。”“中国的文明史有六千多年左右”的见解。考古工作者认为这种考古文化的族属,是少昊、太昊东夷族文化。二昊(皞)的昊,均从白从曰,义相同,表示这个族是崇拜太阳的。古今太阳均称日,大汶口文化有与太阳有关的陶文。根据古史记载,太昊与少昊集团都与崇拜太阳的神话传说有关。从字形上看“昊”字就是“天”上有一个“日”字。太昊与少昊之所以称昊,表明太阳崇拜是少皞集团共同的信仰。

 据文献记载太昊伏羲氏是东夷人的祖先,又是东夷集团中最著名的部落酋长,建都于陈,位一百一十五年。它与少昊是什么样的关系,唐兰先生考证,大汶口文化少昊氏部落所制造太昊和少昊,“可能有先后之分,太昊在前,当少昊强盛时期,它已经衰落了”。太昊所创造的大汶口文化,就时代讲应比少昊所创造的大汶口文化晚,文化面貌虽然有大同小异,但它应有先后之分。少昊按徐中舒先生前面所谈的应在太昊前,首先是在泰安、曲阜一带发展起来,然后向四周扩展,太昊都陈是在其后,正是大汶口文化中期强盛时代×。有的人为证明太皞在前,认为周口大汶口文化的前身是贾湖类型的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这个认识是不很恰当的,不符合大汶口文化本身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北后南的发展方向顺序,太皞都陈,是大汶口文化×的强盛时期,是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值得注意作为大汶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具有特殊意义的就是大口尊的出现。作为太阳符号崇拜的“昊”字符号,就刻划在大口尊上,出现最多大口尊的地方是在安徽蒙城慰迟寺遗址,发现完整的大口尊陶器18件,另一个地方是皖北的北淝河,涡河流域,以上两个地区是出土大口尊最多的区域。而在贾湖类型遗址中并没有发现此类器物,因此,把贾湖类型文化作为大汶口文化来看待是有些不恰当的。

 太昊伏羲氏都陈,在周口地区发现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墓葬和遗物,共发现有25处。其实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周口地区大汶口文化遗存分布广袤,全市八县一区、一市都有发现。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遗存39处。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基于大汶口早期遗址有西华商高宗陵、小白庙、瓦屋赵、榆树王、南柳城、商水范台庙、胡庄、淮阳王禅冢、郸城展主户、段寨、扶沟王岗、周口市烟草公司仓库等12处。属于大汶口晚期的遗址有西华陆城、郸城段寨、丁寨、汲冢、淮阳范丹寺、蒋台、三里屋、磨旗店、平粮店、扶构梅桥、太康槐圭、沈丘黄花城、鹿邑栾台、商水章华台、大邵、宋王、周口市水灌台、项城高寺等18处。

 周口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前身遗存,经过近几年的调查,已先后在项城(后高老家遗址)扶沟前闸遗址,太康(万城遗址)和商水(石磨盘)等地发现,其时代与中原裴李岗文化相当,文化面貌与贾湖类型二、三期基本相同。在这里值得注意,有的在论证大汶口文化的渊源时,将周边地区的午阳贾湖二三期类型文化说成是大汶口文化的前身。在这里我认为他充分说明了不能将贾湖类型文化说成是太昊伏羲文化。因为只有从山东大汶口南下来的大汶口文化,才能说成是太皞都陈的伏羲文化。不能把太昊伏羲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分割开来。周口市大汶口文化,只能说是在贾湖类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山东大汶口文化南迁的周口市大汶门文化。这样认识才是正确的。四

太昊伏羲氏的历史贡献。《纲鉴易知录》记载:“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继天而王,故风姓,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作都于陈……帝崩葬于陈。”

 太昊伏羲氏一生有许多重要发明创造,为中国古代的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写于战国时代的《易·系辞传》曰古者庖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礼义含文嘉》载伏羲“乃作象作易卦”。《易·说卦传》就是汇集八卦之象的专论,其中以“乾为天、坤易为地、震易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八卦的基本卦象,八卦之象产生于画卦之初的伏羲氏时代。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说:“幽赞神明,易象为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清末易学大师杭辛斋先生说:“八卦之象,始于羲,农,黄帝,而后代有孳乳。”魏晋时代成书的伪孔安国《尚书序》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汉书·律历志》也载“自伏羲通八卦,收数起,至黄帝,尧、舜两大备。”萧绮《拾遗记·序》也说:“文起羲,炎。”就是指伏羲和炎帝神农氏。成玄英《庄子·缮性》注说:“伏羲画八卦以制文字。”说明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的伟大创造是存在的,揭开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序幕。 大汶口文化,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陶缸上的“旦”字、”昊”字,还有陵阳柯大汶口陶缸上的“戊字”,有的人认为当是少昊、太昊时期的象形之卦文字的直接证明。

 值得注意1973年12月马王堆汉墓出上的帛书与帛书《周易》,同时出土的还有帛书《老子》、甲乙本,《战国纵横家书》《五十二病方》等二十多种古书,大部分都已整理发表,《帛书周易》也都整理发表,人民大学张立文先生已完成专著《白话帛书周易》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他在书中提出:“八卦与六十八卦关系,似乎已成定论,《系辞传》认为伏羲《始作八卦》,司马迁在《史记》中三处肯定伏羲作八卦,扬雄,王充皆沿其说,便成为一种权威.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