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龙牙洞:河洛之根?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陕南地区有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南县的“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就是其中之一。洛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阎宪峰说,20世纪60年代,“花石浪龙牙洞遗址”被发现,2001年7月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罕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说明距今50万年~25万年前就有猿人在洛南的洛河畔活动。这是什么概念呢?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龙山文化距今4000多年,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距今6000多年,而“花石浪龙牙洞遗址”与距今80万年的陕西蓝田猿人最为接近!    

    龙牙洞在石门河与洛河交汇的半山坡上。8月27日,我们跨过五六十米长的石门河吊桥,爬上层层梯田,看到了这个不起眼的洞穴。洞口为三角形裂缝,内凹,顶端的岩壁像屋檐一样突出,洞外为斜坡,洞里的地面离坡地约一人高,总面积约20平方米。    

    龙牙洞下面的城关镇尖角村东河组76岁的崔林女说,洛南解放前夕,附近有村民在洞里挖出了一些“龙牙”,3元钱一斤卖到药铺。村民们知道后,争着进洞挖宝,成筐背出去卖,有人靠这赚钱娶了媳妇。从表面风化得像浪花一样的花白的岩石看,当村民把各种牙齿化石当药材挖掘前,这个洞穴应当是被黄土湮埋了的,人们不停地挖掘,直至挖到现在的岩石洞底才作罢。后来,考古部门清理、发掘出熊猫、大象、熊、犀牛等10余种哺乳动物和鱼、龟化石及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生活遗迹,还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达6.5万件。    

    站在这里,令人浮想联翩:几十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在这里驱赶野兽,通过打猎、捕鱼顽强地生存下来,扎下了河洛的根!    

    洛南是一个奇特的地方。从地理位置看,它不属于商洛地区;听人的口音,它接近关中;从人们的生活习惯看,关中“房子一边盖,面条像皮带”,而洛南“房子两边盖,面条细如筷”,它又与洛阳无异。我们在当地见到的烧饼也与中原的烧饼大小一致。另外,从剧种看,关中流行的秦腔在洛南并没有多大市场,而与洛南相邻的河南卢氏县、灵宝市流行的蒲剧及河南传统剧种——豫剧倒被众多洛南人传唱。虽有3条道路通关中,但古都长安却鲜与洛南联系,大概因这几条道路系山间小道,出豫鄂自有潼关、武关,无须绕此。   

    洛南到西安古道,永丰镇有一个大似山包的“李密冢”,近年考证实为唐时行宫,而李密墓在卢氏与洛南的交界处——官坡镇发现。曾有学者认为洛南属于关中文化或商洛文化范畴,但在这里问起洛南的学者,他们坚称自己属于河洛文化范畴。除了同饮洛河水这一因素外,他们又举出了一个理由:神龟负书、仓颉造字出于此。灵口洛河公路大桥向上游约300米,清澈的龙河水从北部植被茂密的大圣山汇聚而来。传说大圣山中龙、凤、麟、龟四灵藏身,此地便被称作灵峪口,后称灵口。后来一直有“神龟负书”出于此、黄帝史官仓颉据此造字的说法。这一说法在《洛南县志》中有明确记载。从洛南县城沿洛河上游20多公里,在河边一排破旧的土房子后面的元扈山石壁上,隐约可以看到仓颉手书的“兽蹄鸟迹”等28个字。此事在《雍胜略》中有文字记载。

    当地村民自豪地说,当年,凡过往洛南境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到此无不驻足瞻仰,拓印字形以示风雅。而逢有来者,当地人都要为其搭高梯,殷勤接待,保护攀登者。后来,村民们不堪其扰,便有人乘雷雨天纵火焚烧。从此,字迹模糊,难以辨认。27日,我们在洛南县城西街的文庙内看到“仓颉造字碑”,已经断破不堪。

    洛南县城是一个环境幽雅、精致的小城,与洛阳相似的是,它也是以河流为轴线,对称发展;也有4级水面。不同的是,洛南县城是以洛河为轴线、东西对称发展,水面、规模要小得多。入夜,斜风细雨透着甜意,洛河水面灯光点点,游船处处,伴着阑珊灯火,将整个洛南县城衬托得美丽多姿。县城中心广场,现代的街舞、音乐,使人感到河洛文化穿越时空隧道,薪火相传。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