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豫菜文化—河南小吃的力量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一方风味,本是一方水土所成,河南地属中州,山川秀丽,平原广袤,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实为得天独厚之地。而河南风味、中州风味便因这天地之灵秀而孕育出人间之至味。可谓是广捋博取,纳万物之精华,精烹细作以和合而养生,中州风味包容南、北、西、东而独居其中。
风味食谱广而博
中州之风味是个广而博的食谱,河南境内,东北之太行山,西边之伏牛山,东南之大别山,南部之桐柏山盛产各类山珍。木耳、银耳、猴头、鹿茸、香菇、荃菜、羊素肚均为奇货,黄河、淮河、汉水、海河四大水系之分部生养了众多水产,名品如黄河鲤鱼,淇河鲫鱼,潢川鳜鱼,信阳鳝鱼、甲鱼均享誉千年。至于五谷杂粮、牛、羊、鸡、鸭、蔬菜、果品,河南也不乏名品,豫东小麦、怀庆山药、南阳黄牛、固始鸡鸭、修武山羊、新郑大枣、兰考花生、灵宝苹果、淮阳金针、封丘芹菜、开封菊花、洛阳牡丹、汴梁西瓜、中牟大蒜、林州山楂实难一一列举。有如此丰富的物产基础,方有夏启的开国第一宴“钓台之享”,执掌商鼎的伊尹才有肉之美者、鱼之美者、菜之美者、和之美者、饭之美者、水之美者的纵论八方的六美之论,才有《诗经》的“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赞叹,才有“洛鲤伊鲂,贵似牛羊”的千古之说。因此中州风味是广采博取之味,是纳万物之精华而为我用之味,再加隋唐之后,河南水运发达,沿海、江南物产直上汴、洛,干的、腌的、渍的如海参、鱿鱼、广肚、干贝等更是丰富了中州风味,可以说,纵览整个中国,由夏至今,尚未有何处能如中州之风味的食谱广而博,这是一方水土所致,也是地理之中所致。
庖厨青史也留名
面对五谷、五畜、五菜、五果和各类山珍海味,中州庖厨自有一番上等功夫,伊尹在商,调和五味,“鼎中之变,精妙微纤……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的八定之规开中国烹饪之先河,铸中州风味之精髓,乃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洛阳膳夫炮制周代宫廷八珍,炮豚、炮牂、淳熬、淳毋,渍、熬、肝膋、捣珍,可谓千古流芳。汉之南阳“酸甜滋味,百种千名”,隋唐河南“脍炙人口”,诗圣杜甫之“饔子左右挥霜刀,脍堆金盘白雪高”、“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的诗句当是中州风味之名证。宋代汴京“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环区之异味,悉在庖厨”,酒楼、食店、拍户、脚店,化南、北风味为一市,融东、西肴馔于四时;煎、炒、烹、炸、蒸、煮、烙、烤,肉者以羊为珍、鱼者以鲤最奇、饼者胡饼最美、饭者燠面首推,各类品种,千万之数,难以罗列。打造出了空前的中州风味之盛,奠定了今日的千年之基。中州庖厨也因此青史留名。
今天小吃更辉煌
四千年的时光,成就了中州风味,成就了今天河南菜肴“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特点,成就了它包容东、西、南、北而具其中的风格。河南的菜肴五味俱全却无一味偏颇,甜不过,酸不过,辛不过,咸不过,苦不过,糖醋熘鱼,煎扒头尾,葱椒炝鱼,核桃腰子,红扒、白扒之广肚,大葱、芙蓉之海参、烧臆子,套四宝,决明兜子,炙子骨头,炸紫酥肉,翡翠鱼丝,卤煮黄香管,三鲜铁锅蛋,名菜繁多,不能枚举。河南的面食、面点、风味小吃,更是品种齐全,独具一格。蒸者如灌汤包子、桂花馒头、开花馍、烫面角,煎者、烙者如水煎包、锅贴、鸡蛋灌饼、葱花油饼、壮馍、锅盔,烤者如吊炉烧饼、油酥火烧、缸炉烧饼、双麻、单麻,炸者如鸡蛋布袋、水花糖糕、馓子、麻花和四批、八批之油条,江米糕、糍粑糕,卤者如桶子鸡、烧鸡、酱牛肉、烧羊肉、羊肚、牛肚、肘子、猪蹄、羊蹄、猪脸,煮者、烩者如水饺、馄饨、拉面、板面、大刀面、吊卤面、炝锅面、浆面条及各类烩面。更有胡辣汤、羊肉汤、豆腐脑儿、粉浆饭、豆沫、油茶、不翻汤,真是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它们或丰腴、或软嫩、或酥脆、或焦香,食来或令你淡雅清爽,酣畅淋漓,或令你齿颊留香,回味三日,或者是让你只留一个字,那就是“中”。
中,中州,中国,我之水土,我之家乡,河南风味,中州风味,中原风味,浸润着我们的身心,滋养着我们的成长,光耀之古,辉煌如今,应当为这一方水土、一方风味而自豪,而骄傲。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特色文化—豫菜文化—火锅的历史演变
- 下一篇:特色文化—豫菜文化—开封“小笼包子”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