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南阳的音乐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南阳的音乐文化自古就比较发达。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编钟上,刻有申国(西周时期立国于今之南阳境内的一个诸侯国)的音律名称“屖则”(律位相当于宗周十二律中的“蕤宾”),这说明今之南阳境内早在西周时期音乐文化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并且对其他地区当时和后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嗣后,南阳出土的大量音乐文物更确证了这一点——1979年南阳考古工作者在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中发掘出了玉笛、石排箫、编钟、编磬等古代乐器。其中二号墓出土的一套编钟达26件之多,分上下两层悬挂,音域将近跨越五个八度,音质纯正,十二律俱全;同时出土的13管石排箫,在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同种乐器中是最早的一件。《诗经•国风》收入“周南”诗歌11篇,根据春秋时期“周南”所指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其中大部分篇目当是古代南阳民歌的遗存。到了汉代,据张衡《南都赋》记载,南阳人聚会时“弹筝吹笙,更为新生”,可见当时南阳音乐文化之普及;从已出土的大量南阳汉画像石中还可以看到,在当时南阳人的音乐生活中所应用的乐器种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吹、弹、敲击应有尽有,并可从奏弄乐器的生动图像中窥见奏弄者技艺之高超与娴熟。继两汉至明、清,南阳传统音乐文化不断赓续和发展,尤其是民间音乐更为生机勃勃。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阳境内曾是清商乐的重要乐种“西曲”的发源地和流行地(荆、郢、樊、邓)之一,同时,鼓吹(横吹)乐流行。唐代李白在《南都行》中写道:“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这是对当时南阳民间音乐高度发展状况的写照。明、清两代小曲(史称“明清俗曲”)在南阳也十分盛行,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呈南、北两路在南阳相交会的局面。南北小曲与南阳本土民歌相结合、融会,为后来南阳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