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经典品读

经典品读

《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之推介词、目录、前言

繁体中文】  作者:霍明琨   发布:2016年08月3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推介词

当今的社会百舸争流,我们在面临前所有未有的机会、选择、诱惑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焦虑、困惑。究竟是该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内心的选择?究竟是该竞争进取,还是谦退忍让?写于四百年前的《菜根谭》出入儒道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霍明琨教授巧妙地将其中的处世修养与当今社会相结合,出入古今、娓娓道来,和我们一起感悟先贤圣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体会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超越自我、安放身心。

我们把霍明琨教授著述的《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推介给你,希望你喜欢。

《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目录

齐家与交友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家庭中的真佛

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给子孙留下什么

严出入、谨交游——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三分侠气、一点素心——经营你的“友脉”

天下无不入我陶熔中——对待君子和小人

读书与立身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为什么要读书

兢业的心思,潇洒的趣味——学习是件好玩的事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扫一屋更要扫天下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耐住寂寞就不会寂寞

世故与天真

与其练达,不若朴鲁——做个菜鸟也无妨

人品极处,只是本然——本色就是特色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不争”的力量

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人要像孔方兄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不偏不倚的中庸

绝对与相对

退步即进步的张本——东山再起的智慧

忙里要偷闲,闹中要取静——把握生命的节奏

热闹中着冷眼,冷落处存热心——该降温时则降温

君子之才华,不可使人易知——聪明反被聪明误

少事为福,多心为祸——学会用减法

物我之问

世上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找到我自己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保持一颗平常心

人能看得破,认得真——吕端大事不糊涂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超人”的境界

非分之福,造物之钓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苦乐之际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关上门和打开窗

横逆困穷,是煅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谁是真的英雄

败后或反成功,拂心处切莫放手——不抛弃不放弃

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痛并快乐的生活

天人之间

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小宇宙的能量

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心念改变命运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君子不受造化之陶铸——让生命化蛹为蝶

此心安处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看到真实的自己

降魔者先降其心——降服心里的野猴子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当下”便“放下”

竞逐听人,恬淡适己——安放身心的家园

总有一句触动你的灵魂,愉悦你的眼睛,温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启迪你的智慧。

《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前 言

《菜根谭》是我非常爱读的一本枕边书。每晚临睡之前,静静地读上几页,虽然它和我们相隔几个世纪,但那些平实的话语却离我们很近,而其中浸润的深厚的传统精粹能让你滤掉白天的喧嚣和浮躁,变得沉静而安谧。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也充满了各种诱惑和陷阱。物质生活是极大地丰富了,可是精神生活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荒芜。早在2006年的《新闻周刊》封面头条标题就赫然写着:“越来越富的中国人却找不回雍容气度”。西方社会200年的现代化转型,在中国被压缩在30年内进行着。《中国人压力报告》中说:“当我们用30年承受着别人300年的焦虑,每个人都像是吃下市场经济的伟哥,欲望最大化,压力也最大化……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并没有使人们增加相应的快乐,这就是进步的悖论:今天的一代人比以前更富裕、更健康、更长寿,享受更大限度的自由,但比起上一代人,他们的生活似乎更压抑,因为生活比以前更复杂、诱惑更多了。”我们常常会无法确认,什么是应该坚守的、什么是应该确信的、什么是应该争取的、什么是应该放弃的?我们常常会迷失在这样一个万花筒般光怪陆离的时代中。

《菜根谭》也产生在一个迷失的时代。它写于明代万历年间,明神宗万历帝是有名的昏庸皇帝,二十多年没上朝,整天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当时的市井文化有四个字可以概括——“好货好色”,咱们今天看“三言”、“二拍”、“金瓶梅”,就看到了当时那个时候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就拿西门庆来说,一个泼皮无赖,整天象古惑仔一样打打杀杀,后来竟然靠着和黑道白道的关系,买了官、置了田产,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他每天的“正事”,不上班、不干事,除了赌牌、喝酒、斗殴,就是找女人。他身边一堆妻妾,外边又一堆闲花野草,这些人整天琢磨的就是什么房中术、春宫图、争风吃醋、撒泼耍混。

可是物质和欲望的满足并不能解决心灵和精神的饥荒。晚明时,在国外,北方的努尔哈赤已经建立后金,游牧民族的铁骑正在窥视中原。而在国内,社会逐渐地陷入封闭与更深的腐朽中,有很多像武大郎、郓哥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整天为了温饱奔波的人们。除此之外,晚明社会的思想领域充斥着各种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思潮,有的说金钱至上,有的要重新收拾世道人心、有的说人皆自私、有的说应该经世致用。那个时代充满了不可遏制的喧闹与骚动,人们充满了迷茫和焦虑:到底该相信那种说法?到底该怎样面对欲望和内心?到底该向何处去?到底该何取何舍?

《菜根谭》成书于彼时,因此它的字字句句,都经常看得到作者内心的冲突和思考,以及经过这种冲突和思考后的选择。比如这样的话: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在“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在富贵权势和道德人心轮班上演主角的时候,该何取何舍,需要智慧和勇气。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万古只是一瞬,依附于权势富贵的人转眼如冰山见日,而持守道德者则如日月永恒。耐得住寂寞,就不会寂寞;耐不住寂寞,就永远寂寞。千万不能因为追逐眼前的物欲,而失去自我,放弃对道德的持守。

打个比方,《菜根谭》清心淡定的话语和其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就象一剂“定神散”、 “清心丸”,在纷乱的世道中,能让人保持定力、头脑清醒、看清自身的出路,在现代化的大势所趋之下,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之中,在即将迷失自己的时候,这个药力在今天仍然可以发挥神奇的功效。读《菜根谭》,就像在尘土飞扬、容易上火的盛夏喝一碗排毒清肺的凉茶。一条一条读下去,慢慢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他年轻时也曾经有过金榜题名、出将入相的光荣与梦想,也曾经一头扎进红尘中去追求功名富贵,但是世事颠簸、命运多舛,老儒生直到头发花白,始终是一介布衣,贫寒终生。考不上科举,没有功名,作为一个书生的终极理想就宣判了死刑。宋代的词人柳永,费尽心力参加科考,可是皇上不欣赏他,在他的试卷上批了个“且去填词”,这个游走于烟花柳巷的浪子一狠心,破罐子破摔,索性把自己叫“奉旨填词柳三变”。元代的关汉卿,看到元政府称“九儒十丐”,把读书人弄得和乞丐差不多,科举无望,就干脆宣称自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开始粉墨登场,玩戏剧去了。清代的蒲松龄,青灯孤瓦十年寒窗,也是在科举路上屡受挫折,于是他就在“鬼狐花妖”的世界里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感。上面说的柳永、关汉卿和蒲松龄,也都是文化史上的名人,他们都在科场失利之后,把自己的性情释放发泄到了诗词、剧本、小说。而《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却是把自己的心性调整淡定,归结到了字字珠玑、短小精悍的语录中。

洪应明饱读诗书,不仅对儒学,对佛教和道教也都有深入的研究。冯梦桢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说他早年曾经热衷世事、追慕富贵名利,到了晚年则尘埃落定、谈禅养心。《菜根谭》最早的版本上有他的朋友于孔兼的题词,说:“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还有人认为《菜根谭》这个名字是化自宋代儒生汪信民之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或化自典故 “性定菜根香”。也就是说,曾经在人生途中吃尽辛苦、历尽风波、饱经忧患,这才能有后来的由定生慧、厚积薄发,以其出入儒道释的体悟,足以论人生与大道。

《菜根谭》的“谭”字左边是言,右边是覃。“覃”的本义是“深不可测”,“言”与“覃”联合起来就表示“深入交谈”。洪应明这位儒生以出入儒道释的修养,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领悟和智慧深入浅出地归纳出来,让读到的人都能产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这位儒者的话,我们可能点头、赞佩;也可能怀疑、否定,但无论如何,他都能带来思索和启迪。

《菜根谭》中把儒家的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道家的乐天知命、从容自然;佛家的隐忍豁达、冷静客观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生进退无不自在的潇洒。这正符合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在出入儒道释之中撷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执着于现世而又逍遥超达。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菜根谭》的话语中找到切合自己的点,有所体悟,有所启示,有所获得。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