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之二十二
【繁体中文】 作者:霍明琨 发布:2016年08月3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之物我之问:人能看得破,认得真——吕端大事不糊涂
《战国策》中有一段话,极具戏剧性的述说了苏秦人生经历。
当年苏秦事业没混明白,说服秦王的奏疏上交了十次都不能被采纳。
名贵的黑貂皮衣服破旧了,百斤黄金用完了,资费用尽,狼狈回家。
穿着破草鞋、背着破书包、形体瘦弱、容颜憔悴、脸色黎黑、表情羞愧——活脱脱一副的破落相。
到家的时候“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妻子在那织布,根本不愿意搭理他;嫂子跟没看见他似的,冷锅冷灶连口热饭都没有;父母眼皮都不抬一下,跟他一句话没有。
苏秦就发誓要混出个人样,头悬梁、锥刺股,昼夜苦读,终于游说成功,佩六国相印、穿金戴银、前呼后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他的父母毕恭毕敬清扫房屋打扫道路,奏乐摆宴,到郊外三十里迎接。
妻子俯首听耳、低眉顺眼,卑微地都不敢正眼看他;嫂子小心翼翼匍匐而行,趴在地上跪下拜了四拜请罪。
苏秦问:“嫂子,怎么你以前对我那么倨傲,现在又这么卑微了呢?”他嫂子回答:“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季子是苏秦的字,她这话说得太直白了,意思是就凭你现在官大钱多,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苏秦因此而大发感慨:“贫穷的时候,爹妈都不拿你当儿子看;富贵的时候,亲戚都恭敬畏惧。
人生在世,怎么能忽视功名富贵!”《菜根谭》说:“饥则附,饱则翱;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人都是肚子饿的时候抱成团找食,肚子填饱了就各自飞走了;你越是火,越有人往你身边凑,越是冷,越没人搭理你。
这是古往今来“人情”二字的真相。
功名富贵和人情世态是紧密相关的,有功名富贵、人情就热、世态就暖;没有功名富贵,人情就冷、世态就寒。
苏秦执着于此,自然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唏嘘慨叹。
但《菜根谭》的态度是: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
尧夫曰:“昔日所云我,今朝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是观,便可解却胸口矣。
人情世态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不要太过于认真。
宋儒邵雍说:“以前所说的我,现在却变成了他;还不知道今天的我,到头来又变成什么人?”一个人要是能经常这样看,就可以排解掉胸中的不平和郁闷。
晚唐政治家、诗人刘禹锡的一生就像是这句话的演绎。
他因为参与王叔文、王伾和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遭株连,被贬为为郎州司马。
唐宪宗曾下诏:“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等了十年,他才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
发现“满朝之人皆吾去后而升迁者”,都是他倒台之后又爬上来的,他就写了一首《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当年自己和几个政治人物叱咤风云,可是现在过气了,换了别人长袖善舞了。
这首诗一写,刘禹锡又得罪了人,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十二年。
又等了十二年,刘禹锡再次以主客郎中之职被朝廷召回长安,发现上一波当红的人物又树倒猢狲散了。
他非常感慨,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那些排挤自己、打击自己的家伙们哪去了呢?这世界真是风水轮流转,我刘禹锡不是又回来了吗?刘禹锡的这两首桃花诗既有调侃、也有锋芒和幽默。
如果拿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太当回事,老是患得患失,老觉得不平和郁闷,写不出这样的诗来。
所以不太认真有个好处,可以“解却胸口”,让心里不那么憋得慌、让心里舒坦,看人和看事就会大不一样。
《菜根谭》说对“人情世态”不要太认真。
那么到底对什么事应该认真呢?以幻迹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
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对有些事情不能太认真,可是对有些事情却不能不认真。
功名富贵也好、得失荣辱也好,从人生的真谛和世界的广阔看来,不过只是虚幻之物、水月镜花。
看破了这些,也就看破了红尘,也许一切都是虚妄。
然而人生于世,又是如此真实的存在——打开家门扑鼻而来的饭菜馨香、父母永远不变的唠叨和叮咛、初春的微风和煦日、傍晚的夜空和繁星,甚至莫不相识的路人的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有路边石头缝里顽强钻出的小花小草……那么多细微的浪花都成为我们生命长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朴实而又亲切。
《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一个人既能洞察出物质世界的虚伪变幻,又能认得清精神世界的永恒价值,才可以担负起救世济民的重大使命,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世间一切困扰的枷锁。
北宋的吕端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平时对什么官位高低、金钱多少等等,总是稀里糊涂;有人就说他“做事迷糊,令人困扰”。
比如他被宋太宗提升为宰相。
对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吕端却请太宗另下了一道命令,让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寇准和他轮流掌印,领班奏事,后来又主动让权,把相位让给了寇准,自己去当副宰相。
比如朝中大臣李惟清被平调,他认为是吕端在中间使坏,就趁吕端有病在家,没有上朝的机会在皇帝面前告了吕端一个恶状。
吕端反倒不以为然,既没有去对皇帝表白,也没有去找李惟清算账。
再比如他不置产业,不仅一点灰色收入没有,就连自己应得的那份工资还老拿出去周济照顾别人。
以至于以宰相之尊,而两个儿子竟因生活困难,没钱结婚,只好把房产抵押给别人,宋真宗从皇宫的开支中支出了五百万钱把房产赎了回来,另外又赏了不少金银和丝绸,才算替吕家还清了旧账。
吕端对个人利益,对功名利禄淡然处之,确实也太不较真了。
可是宋太宗却评价他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太宗病死的时候,统领宦官的王继恩担心太子继位后对自己不利,就想乘此机会,废掉他一向惧怕嫉妒的太子,图谋拥立一贯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太宗的长子——楚王赵元佐。
当时朝中开始有一些大臣见风使舵、混水摸鱼,和王继恩勾搭成奸、蓄谋宫廷政变。
太宗一咽气,皇后马上就派王继恩召见吕端,计划逼迫吕端同意立楚王为君。
这时候吕端一点也不糊涂了,他对皇后和王继恩的密谋是心知肚明。
看到局势可能有变,就趁王继恩来到自己家时巧言蒙骗,顺势把他囚禁在书房中,派人严加看守,然后入宫晋见皇后。
皇后说:“现在皇上不在了,应该让长子继位,这才是顺应人心。
”吕端毫不客气地把皇后的话给顶了回去:“先帝之所以立太子,正是预料到了今天的情况。
我们怎么能违反先帝的遗诏呢!如果不立太子为帝,那么先帝还册立太子合用!”一席话说的皇后没了词。
吕端趁热打铁,率领大臣共同保太子继位。
真宗登基后,垂帘引见众臣。
吕端更是较起了真,立在殿下不肯下跪,要求卷起帘子来,登上台阶,仔细察看到底这个新皇上是不是太子,确认无误后,才走下台阶,率领百官伏首参拜。
接着又把阴谋窜乱者发配边疆,彻底平息政变。
在事关个人官大官小、得多得少的问题上稀里糊涂,可是在事关江山社稷、是非大事的问题上却毫不含糊、非常清醒。
这就叫该不认真的时候不认真,可脱世间之缰锁;该认真的时候认真;可以任天下之负担。
《菜根谭》的智慧讲出世、更讲入世。
既要看得破,又要认得真;真正能够既洞悉世事、又能够承担世事,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一个真英雄、伟丈夫。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