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神话传奇

神话传奇

炎帝神农氏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07月28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从前,大地的西北方有一条姜水河,居住在附近的人们以水为姓。姜姓氏族中有一个名叫女登的少女,她在游历华阳时,受到神龙的感应怀孕了。神龙送给她一条“赭鞭”,以庇佑母子平安。后来,她生下一个人身牛首的儿子,取名:烈山。

在烈山出生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分布在氏族中不同地点的九口井,忽然通了。只要从某一口井里打水,其它井里的水就会跟着动起来。人们惊讶不已,认为这个孩子不同寻常。

多年以后,人身牛首的烈山长大了。由于氏族的人口越来越多,禽兽的肉已经远远不够日常食用了,烈山决心为人们找到新的食物。

一年深秋,烈山外出时,天气突变,狂风卷着枯草扑面而来,沙尘和草籽吹了他一脸。风停以后,他看到一些鸟飞了过来,争着吃地上被风刮落的草籽。有一只红色羽毛的鸟非常显眼,它抢到一株嘉谷的穗儿,用嘴衔着飞走了。

看着鸟儿唧唧咋咋地觅食,烈山眼前忽然一亮:鸟儿能吃的东西,人不也能吃吗!于是,他在原野上搜集了许多草籽和嘉谷的穗儿。

回去以后,烈山试着吃这些东西:带壳生着吃,最难吃;用火烤着吃,有的还可以;那些嘉谷的穗儿,脱壳以后放在陶罐里加上水,用火煮着吃最好吃。

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烈山高兴极了,又出去寻找其它植物的种子,回来试吃。到了冬天,姜水河附近的植物种子几乎都被他尝遍了。

春天来了,烈山在附近的山野上伐树烧荒,开出几块儿空地,试着把嘉谷等可以食用的种子分别种在地里。为了干活方便,他又制作了耒(lěi)耜(sì)、鉏(chú)耨(nòu)等工具。

看到烈山忙忙碌碌的样子,氏族里的人们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他为什么种“草”?

时间过得真快,夏去秋来,烈山种的“草”丰收了。他把收获的嘉谷和其它植物的种子,分发给氏族里的人们,并且告诉他们食用的方法。

人们将信将疑地把脱壳以后的种子放在陶罐里,加上水用火煮。不一会,带着香味儿的热气就弥漫了整个部落。

烈山发现新食物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长时间,大大小小的部落就都知道了。部落首领们纷纷前来朝贺,并且愿意接受烈山的领导,人们尊称他为“炎帝神农氏”。从此,神农氏成为各部的“共主”。

又过了一些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姜水河流域已经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了。炎帝决定率领氏族的人们向东迁移。出发前,母亲女登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赭鞭”,深情地对炎帝说:“孩子,你是龙的儿子,这条神鞭会帮你驱邪避毒,带领大家找到理想的家园。”

炎帝率领众人一路东行,遇到部落时,他就把嘉谷等种子送给当地的人们,并且教会他们制作工具和播种的方法。在与其它部落的接触中,炎帝发现:除了吃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那就是疾病。由于生病时不知道如何救治,在很多地方,整个部落的人都死光了。

在东部的山区,猎人们告诉炎帝,这里的密林中生长着许多神奇的花草。有些花草,人吃了以后能治好外伤;有些花草,人吃了以后能治好内伤;还有一些花草,人吃了以后不但不能治病,还会中毒身亡。

炎帝听后大受启发,他在猎人的引导下,亲自攀登附近的常羊山,用“赭鞭”鞭打林中的百草,以确定哪些有毒,哪些无毒,哪些可以用来治病。为了辨别药性,他还亲口尝试选定的“花草”。有一回,竟然连续中毒七十多次。

经过反复试用,炎帝终于找到了简单易行的治病方法,他把可以用来治病的“花草”称为“草药”。

离开山区后,炎帝又率众南行。每到一处,他一边教人开荒种地,一边教人辨药治病,沿途广受欢迎。

看到各地物产差异很大,炎帝建议:“不同部落之间,应该选择一个出行便捷、相对固定的场所,派人把自己部落出产的东西拿出来,日中而聚,日斜而散;互通有无,进行交换。”人们接受了炎帝的建议,实行以后感觉效果非常好。

当炎帝一行来到淇山的时候,发现这里风调雨顺,土质肥沃,就决定在周围定居下来。于是,从搜集到的种子中,精心选出五种最适合人们食用的,播在淇山阳面的坡地上,称其为“五谷”。

后来,生活在姬水河流域的姬姓氏族,在首领轩辕(黄帝的名字)的率领下向东迁,遇到炎帝氏族。双方发生冲突,在阪(bǎn)泉的旷野上打了三次仗后罢兵结盟,两个氏族合二为一,归轩辕领导。炎帝自己则去了南方,教化那里的人们。

到了南方,炎帝一如既往地辛勤劳作。在一次辨别草药时,不幸误食了断肠草,中毒身亡。当地的人们悲痛万分,为他修建了陵墓,以供祭祀。

一心为民的炎帝,虽然长眠在南方,但是,他却永远活在天下人的心中。在他的出生地以及受他惠泽的地方,历代都以各种方式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豢龙氏曰:

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冲突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基础。炎帝、黄帝不但是从传说到有史实记载的真正始祖,而且先后成为中国上古社会最初的“天下共主”。

从黄帝开始的“五帝时期”到夏、商、周等朝代,直至春秋战国,基本上完成了中华民族姓氏的发展、演变和定型。今天,全世界的华人之所以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就是因为:只要你知道自己姓什么,你就能回溯上推,查到自己的祖先是谁。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上古时代,各氏族部落一般都以世代栖息地为姓氏。由于炎帝的部落生活在姜水河畔,所以,炎帝“姜”姓;又因为炎帝擅长农业耕作,故被称为“神农氏”。

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农业、原始中医药、原始商业的起源,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始祖。

就“炎帝”二字本身而言,同“伏羲”一样,可能是同一个氏族部落,历代首领共同称用的名号。在编写本文时,编者舍弃了形成于战国至秦汉年间的“五方天帝”和“五方神”传说中,有关炎帝是南方天帝的记述。同时,取《世本》一书中炎帝与神农氏为一个人的提法,用“集多人事迹于一人之身”的方式进行描绘。

“农”的繁体是“农”和“农”,属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要进行耕作,必先伐树烧荒,故从“林”;古代以蜃(shèn)蛤(gé)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由于汉字的象形和会意,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失真率很低;“炎帝神农氏”这五个字,向后人阐述了中国上古社会原始农业早期的信息:以火为德,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的学者比照希腊神话,从字面上臆测“炎帝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文化中的“太阳神”,这种提法欠妥。炎帝教人们种“五谷”,并不能代表他就是“太阳神”。“谷”通“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五谷,即: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中国上古文化中的“太阳神”不是炎帝,她是一个女神,名叫曦和,是东方天帝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

“牛首人身”是炎帝神农氏的图腾形象,这可能和“牛”在原始农业中,是主要劳动力有关。但是,炎帝神农氏和“羊”的关系应该说更为密切。炎帝姓姜,是古羌人的一支。至今羌族中还有崇拜“羊”的习俗,“羌”、“姜”二字都从“羊”。在甲骨文中,“羌”字就是一个人装饰有羊头的形状。

炎帝神农氏作为“医药神”和中医药的开山鼻祖。他尝百草,辨良药的真实情况可能是先让羊吃选好的草药,羊吃了没事,然后自己再尝。在其遗迹流传较多的山西地区,崇“羊”现象普遍存在。山西上党地区,当地人从古至今以“羊”为尊。上党地区的各种祭祀活动中都必须蒸面羊,而且羊形态各异,有公羊、母羊、群羊、独羊、卧羊、站羊等。公羊身上披满谷穗,和面掺黍米面,用豆做眼,麦粒作唇。一头面羊,麻、黍、稷、麦、豆五谷俱全。显然这与炎帝神农氏发明五谷的传说是相关联的。

山西高平境内,炎帝庙宇密集、文化遗存繁多,100多块碑文记载没有断代,为全国罕见。可以肯定高平是炎帝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高平羊头山出土的五佛碑,据悉是目前国内记载炎帝遗迹最早的一块石刻文字。碑座不是像一般碑座那样,雕成所谓“龟驮碑”的形状,而是雕成一只硕大的羊。

另外,传说炎帝神农氏还倡导物质交换,开创原始商业之先河。

上古时代,炎、黄两大氏族集团在东迁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是中华民族正式形成的标志和奠基石。从此,历代中国人都把自己称为“炎黄的子孙”。

今湖南株洲炎陵县,因炎帝陵而得名。炎帝陵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干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宋代以后,炎帝陵曾多次毁于战乱和火灾,历经10余次大的修茸,规模不断扩大。现炎帝陵是1988年6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株洲市人民政府拨专款修复的,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在参天古木和环绕山水的陪林下,整个陵殿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古朴凝重。

炎帝神农氏的历史遗迹,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陕西宝鸡,山西太原、长子、上党、高平、晋城以及湖南株洲等地。这表明,炎帝氏族一直在迁徙中不断寻找适合农耕居住的地方。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