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河水患,禹得河图、玉简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5年07月28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当禹治水来到大河(今:黄河)的时候,由于龙门山和吕梁山都没有开凿,洪水越过孟门山,溢出两岸,逆流而行;因此,丘陵、沃野、平原、高地都被淹没在汪洋之中。
一天,禹独自一人站在高崖之上观察大河的水势,思考开凿龙门山的良策。
忽然一个白面孔,鱼身子的巨人从奔腾的水波中跳了出来。他自称是河伯,递给禹一块沾满水的青石板,上面刻着许多弯弯曲曲的线条。河伯对禹说:“这是天下水道的分布图,又称河图;参考它治水会有所帮助。”说完就转身跳进水波里不见了。
拿着河图,禹十分惊喜,信心更足了。他想上龙门山的另一侧再看一看,于是就下了高崖往前走。正走着,一个空荡荡的岩洞出现在禹的眼前。禹走进岩洞,岩洞非常深,大约走了几十里地,到后来越走越黑,简直寸步难行,甚至都没法回去了。禹只好点了火把再往前走。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只像猪一样的野兽,嘴里含着一颗夜明珠,正发出烛火一样的光亮。还有一只青色的狗,一边叫着,一边跑到禹的面前给他带路。禹感觉又大约走了十多里路,已经有点分不清昼夜了。前方却渐渐明亮起来,再看引导他的猪和狗都变成了穿着黑衣服的人。
禹看见有八个神侍立在两侧,一个蛇身人面的神坐在中间。禹和他打招呼,这个神向禹展示列在金板上的八卦图。
禹一看这情形,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小心翼翼地问道:“华胥夫人生了一个神圣的儿子,是您吗?”蛇身人面的神回答说:“我就是九河神女华胥的儿子,伏羲!”
原来太皞伏羲在这里隐居,不问世事。因听说禹治水到此,非常钦佩,愿意帮一点忙。他取出一个玉简授给禹,这玉简十分神奇,长一尺二寸,合十二时之数,能够度量天地。
有了河图和玉简,禹在治水时更加有把握了,很快凿开龙门山和吕梁山,劈伊阙;把大河过去那种毫无约束的侵漫散流改为固定河道,在三门峡为了减缓大河水流的速度,疏通河道时还特意修建了“中流砥柱”;把下游的主要水道依地势加深加宽,使河水分流,沿着畅通的“九河”流向海洋,“水在地中行”,再也不会在平原上散漫地流淌。
同时,禹又派应龙和玄龟用息壤在南方彭蠡之泽的北岸修筑堤坝,以免彭蠡之泽的水向北流与大河下游的水汇合形成新的洪水。
控制住大河的洪水之后,禹让火正伯益带人用火烤干退洪之后的湿地。此役功效作卓著,一共拯救了一千八百多个被洪水围困的氏族部落,使东部的人民从此安居乐业。
豢龙氏曰:
黄河之神河伯向大禹献河图的故事记载于《尸子辑本》卷上“禹理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中”。
大禹治水开凿龙门山时,得伏羲相助的故事记载于《拾遗记》卷二“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犬,行吠于前。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着玄衣。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板之上。又有八神待侧。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量度天地。禹即执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这两个有关大禹治理黄河水患时发生的故事,反映了后人的一种共同心理:上古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大禹居然完成了凿龙门、吕梁、劈伊阙、导黄河这一宏伟治水工程,如果没有神力的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