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山水画(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在吴门四家之后,明代山水画坛也开始派别林立,像两宋画坛一样热闹了一番。比较大的派别有华亭派、苏松派和云间派,其中以华亭派影响为最大。而这三派由于同属一地区(松江),且美学思想和绘画风格又基本一致,人们又将三者合称为“松江派”。
明末派别林立的山水画坛,到了清代,也很具特色。出现了所谓的“正统派”和“创新派”,并一直左右整个清代画坛的风气。
清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化体系内部在艺术思想、创作态度、艺术风格上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也与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相随。由于清代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和文化专制政策,极力巩固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的复古主义和禁欲主义盛极一时。在这样的背景下,绘画领域内也开始出现倒退和变异。这以“清初六大家”为其代表。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成为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这种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颇能迎合当时清王朝的思想束缚政策以及士大夫的审美口味,很得当权者的支持和欣赏,被奉为所谓的“正统派”。
清初六大家以王时敏为首,其余的有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和恽寿平五人。
当以六大家为代表的“正统派”向着复古主义的道路走下去的时候,一批民族意思强烈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汉族知识分子画家,开始承接明朝中叶以后兴起的突破传统的解放思潮,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利用和改造传统的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在画史上一般把这些人称为“创新派”。这一派的代表就是有名的清初“四大名僧”和“金陵八家”。
“四大名僧”是指石涛(原济)、石溪(髡残)、弘仁和八大山人。他们四人的特点都是因痛恨满族的统治而削发为僧,以绘画避世山林,抒愤解忧。他们都反对摹古,主张自然创造,流露真实情感。
石涛(公元1642—1718年),本姓朱,名若极。明宗室后代。入清后出家为僧,法名道济,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瞎尊者等。他的主要作品有《花卉册》,《山水清音》、《淮扬洁秋》等。
髡残(公元1612—1692),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俗姓刘,二十岁削发为僧,游历名山。擅画山水,所画山水,专以干笔皴擦,墨气沉着。黄宾虹认为他的特点是“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主要作品有《秋山红树图》、《苍翠凌天图》、《层岩叠壑图》、《溪山幽居图》、《山高水长图》。
弘仁(公元1610—1664年),字无智,号浙江,安徽歙县人。生于明末,入清后削发为僧,云游各地。他的山水画以直线、折线构造物像,用笔瘦劲简洁。在画境上受倪云林影响,但以大幅满图著称。画风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石涛、梅清并称“黄山派”。主要作品有《黄海松石图》等。
八大山人(公元1624—1705年),名朱耷,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江西南昌人,明亡后,落发为僧,后做道人。号八大山人,字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他的主要作品有《荷花水鸟图》、《牡丹孔雀图》、《湖石翠鸟图》、《晚安帖》、《花鸟册》等。
“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还有樊圻、高岑、邹吉吉、吴宏、地欣、胡忄造、谢荪等。因为他们都生长于南京而得名。他们的特点是不受摹古之风的影响,去从实际生活的经历和大自然中得到启示,作品的写实性较强。他们大多隐居不仕,往来于江淮之间,以卖画为主。同时也常常聚在一起,对酒当歌,以诗文书画相酬唱。“四大名僧”和“金陵八家”的画风,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书法简史
- 下一篇:丰富多彩的山水画(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