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记录历史(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海南自造的银元
银锭稀有,银元在海南民间收藏却很普遍。据统计,目前国内银元的存量大约1千万枚,海南银元的数量具体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存量很多。
银元,俗称“光银”、“光洋”。18世纪外国商人带来中国进行贸易所支付的机制白银铸币,俗称“番银”、“洋银”。清嘉庆年间,洋银元在琼州流通已占琼州货币市场的50%,而海南自己铸造的银元则是在1949年。
1949年11月广州解放,国民党政府在解放军即将解放广东前夕,将“广东省第一造币厂”迁往海南岛海口市,并将厂址设在当时的海甸造船厂内。为了给刚刚成立的“海南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筹集“发行兑换准备金”,利用回收的银元等改铸含银量较低,只有八成的仿“袁头九年”银元,随之又改铸含银量更低的仅有七成五的“孙中山头像”银元,但因成色太差,最后又铸含银量为八成的“二十三年帆船”银元。
这三种银元因紧急超负荷制造,又因压制时压力不够,造成币面不平,不正,质量较差。被称为“杂光”。
海南老一辈们当时管“袁头”银元叫“大头光”,现在不少人家还习惯留着几块“袁大头”压箱底。
而民间百姓喜欢收藏银元,一是有着披金戴银的传统观念,还有一个原因,是银元还有许多用途。据老人们说,拿银元来止血,有效得很。为防止小孩子伤风,用银元盖肚脐也是常有的事。如果不小心感冒,拿银元熬水喝,也特别有效果。
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粤南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
最早的地方钱币
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纸币是怎样的?据了解,至今为止收藏比较完整的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钱币的是王福和。
耗费了六七年时间,王福和从琼海、原琼山、广东湛江收集了4张由“粤南实业银行”发行于1925年的钱币。有关金融专业史书记载,此为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钱币。
据王福和介绍,在辛亥革命前,尽管海南已有诸如钱庄、海关、侨批等金融机构,但都尚未具备有真正的银行账号职能。
1942年发行的壹元面值“琼崖东北区政府”代用券,背面为海南黎族耕耘图。
而始设于1914年的“中国银行琼州分号”应是在海南开设的最早的银行,同时发行有“中国银行兑换券”,其中已有部分加盖有“琼”字的纸币了。但这只是中国银行在海南用的纸币,而不能被认为是海南银行纸币。
成立于1925年的“粤南实业银行”应是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1925年粤军阀邓本殷率部进驻琼崖,在海口设立“粤南实业银行”,发行大洋券、毫洋券。“粤南实业银行”所发行的纸币有1元、5元和10元共三种面额。“粤南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票面上方均为横书“粤南实业银行”,右侧竖书“公私款项一律通用”,左侧竖书“凭票即付不挂失票”,最下方是“香港商务印书馆承印”。背面英文除“大洋”、“BIG MONEY”和“毫洋”、“SMALL MONEY”外还有“KIVNGCHOW”(琼州)等英文字样。
1926年2月,国民革命军平定邓本殷后,“粤南实业银行”停办,大洋券、毫洋券作废,这套钱币随即停止使用,并被强制回收,只有少量遗落民间。因此,“粤南实业银行”存在时间很短,发行的纸币存量也很少。
因“粤南实业银行”的钱币稀少,曾有人认为这批钞票并未真正发行。王福和研究后认为,这批钱币不仅在海南多个市县发现,而且在邓本殷管辖的湛江等地也发现,很多海南老人也证实了此币他们曾经使用过。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2oz(盎司)龙门石窟银币
- 下一篇:钱币记录历史(一)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