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盛世收藏

盛世收藏

我国早期收藏相机的总储量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相信我国早期收藏相机的总储量是每一位收藏人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国早期相机的总储量究竟有多少?我参阅了多方面的资料,撰写此稿,希望能给相机收藏人一些参考。
  中国第一批相机生产厂家是大跃进前后(1956年-1959年)兴建的,共有七家,他们的主要产品是:
  北京照相机厂生产:“大来”、“长虹”、“天坛”、“长城“等。
  天津照相机厂生产:“幸福”、“七一”、“晨光”、“东方”等。
  上海照相机厂生产:“上海”、“海鸥”、“红旗”、“东风”等。
  广州照相机厂生产:“五羊”、“广州”、“珠江”。
  哈尔滨照相机厂生产:“熊猫”、“孔雀”。
  杭州照相机厂生产:“西湖”。
  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紫荆山”。
  中国第二批照相机生产厂家1965年-1969年出现:
  兵工部重庆照相机厂生产:“华蓥相机”。
  江西光仪厂生产:“凤凰”相机。
  中国第三批照相机生产厂家出现生1973年-1975年,共十家:
  常州照相机厂生产:“红梅”。
  无锡照相机厂生产:“太湖”。
  武汉照相机厂生产:“友谊”。
  青岛照相机厂生产:“青岛”。
  福州照相机厂生产:“风光”。
  郑州照相机厂生产:“华中”。
  哈尔滨电表厂生产:“孔雀”。
  丹东照相机厂生产:“牡丹”。
  苏州照相机厂生产:“虎丘”。
  无锡光学仪表厂生产:“湖光”。
  据资料显示1957年-1982年这二十五年里我国累计生产照相机374.18万台,这就是我国早期生产照相机总量。
  二十五年来,这19个厂家生产的相机主要分四大类:120双镜头反光相机,120平视取景相机,135单镜头反光相机,135平视取景相机。从材质上看有胶木的长江、华山等相机;铁皮冲压成型的幸福、孔雀、海鸥501相机等;金属冲压成型的上海58型、紫荆山单反相机等等。到80年代初期又出现凤凰JG301、珠江35等注塑外壳相机。
  收藏人一般总喜好全金属相机;如上海、海鸥、珠江、孔雀、上海58型等等。这374.18万台相机应该扣除注塑外壳的相机,估量74.18万台。从理论上说国产早期相机总产量300万台左右,这里面70%是120相机,30%是135相机。有相当一部分自然损坏,135相机更新换代,再加上国外收藏人“淘”去的相机,应从这300万台里扣除。
  1、损坏率33%,也就是100万台。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损坏率有增无减,以损坏100万台计算,仅存200万台。
  2、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及港台收藏人在津、京、沪、四川等地收购去相当数量的相机,再加上国外游者买去作为纪念的相机,以20%计算约40万台。
  3、国内摄影爱好者众多,使用、收藏兼之,一人数台到数十台不足为奇,以一万人计算,每人十台相机约10万台。
  4、生产厂家、单位、机构已经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相机藏品。今后还将加大力度,如我国正拟建中国摄影博物馆。单位和机构的综合实力比个人收藏爱好者强得多,他们将占总量的1/4,也就是五十万台,应该说是不算多的。
  我们在去除损坏率之后,仅存200万台相机,再去除上述另三点,则真正能作为个人收藏仅仅是100万台而已。假设我国有一万人在搞相机收藏,每人可藏量仅仅是100台而已。
  我国早期的进口相机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的收藏量。
  第一阶段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是清未民初、内乱外患的动荡年代,而照相机工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这段时间流入国内的进口相机主要还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玩”物。而且数量相当有限,在那时进口相机绝大部分在京、津、沪、宁、杭、穗等沿海大中城市的照相馆里,总数在5万台左右。
  第二阶段1930年-1960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中期及战后。由于二战中照相机广泛用于军事,德国的罗莱、莱卡、康太克斯、爱克山太、福伦达、美国的柯达、前苏联的左尔基、基辅、弗特及捷克相机,日本的尼康、佳能、美能达、奥林巴斯等相机大量流入中国。而我国在1956年照相机工业才起步,这 段时间是收藏进口相机的黄金时段,这里有民用也有军用,有的是贸易入境、有的是走私品、还有其他种种渠道入境,所以只能概算。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