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盛世收藏

盛世收藏

微型相机的发展历史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微型相机按年代特征可按五个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起步期: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由于胶片的使用使相机微型化成为可能,但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相机基本是采用弹簧拨动快门,所以速度一般都比较慢,基本是二十分之一秒左右,光圈基本上只有固定的一挡,一般不超过三挡,而且基本是采用金属板钻不同口径孔挡光来达到改变光圈,由于当时都是黑白底片可以通过调整底片感光度和冲洗时间,使底片密度正确,并冲洗出曝光准确的底片。所以相机的构造相对简单,以实用为主。造型和底片基本没有确定的准则。
  第二阶段发展期:19世纪30年代-19世纪5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使相机生产加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加上霸权主义的扩张,对敌对双方的军事情报窃取,成为取胜的关键,为微型相机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的空间,当时的微型相机做工精巧,已经有多个速度和光圈选择,使用的底片尺寸基本是8×11mm,代表的是德国的米诺时(美乐时)相机,可以说是微型相机中的劳斯莱斯。它除生产高质量微型相机外,还比较系统地生产配套的放大设备和一些适合谍报人员使用的配件,例如可连接望远镜和微型相机的接环,从而达到远摄效果等。早期的米诺时(美乐时)相机的现在拍卖价基本都在万元以上。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期:19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由于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冷战时代的确立,太空技术竞争、战争和核威胁笼罩全球,情报需求量巨大,对微型相机的需求量也增加。许多的新技术也应用到微型相机中去,例如测光系统等。而当时日本的相机制造业也在高速发展,目前比较著名的相机厂家也推出他们的微型相机,使这个阶段的微型相机百花齐放。例如“禄莱”、“玛米雅”、“宾得”等。最具代表是瑞士的天梭表厂制作的微型相机,它可以当手表戴在手上,做工精巧,精密程度不亚于一块高级手表,现在的拍卖价已过万元,当然那时微型相机样式结合生活常见用品例如“手表式”、“打火机式”、“烟盒式”等方便谍报人员使用。
  第四阶段转型期:19世纪70年代-80年代,电子化的不断发展,微型相机体积不断缩小,但功能却更完善,工程塑料也应用到制作中,使微型相机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民用的微型相机主要采用110胶卷,当时微型相机的样式品种多样,配套镜头齐全,部分微型相机还采用了变焦镜头,望远镜和微型相机结合的一体式望远间谍相机。也有部分微型相机与民用设备相结合,例如加上收音机等其他功能。
  第五阶段衰落期:80年代末开始,由于苏联的解体,微型相机的用途缩小,而科技的发展,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的使用,加上数码技术的在视像系统的普及使用,摆脱了胶片尺寸的限制,使体积小的难以想象,例如卡西欧公司推出的手表型数码小照相机。世界在改变,底片型的微型相机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进入收藏界,曾经红透一时的德国的米诺时(美乐时)相机品牌也由日本收购经营,主要仿制135和120经典相机生产8×11mm工艺相机,作为工艺品在销售。
  另外微型相机也可以按底片的尺寸划分:1)不规则型,主要是三十年代前,谍报人员根据实际裁切底片,没有一定的定则。2)8×11mm底片,主要是德国的米诺时(美乐时)相机采用。3)110胶卷,宽度为16mm为标准,后期的民用微型相机多采用这个规格。
  目前收藏界主要是以20世纪八十年代前的金属微型相机产品为主,主要是产量低,工艺水平高,购买时应注意1)相机外观,由于相机的品相决定相机的价格,所以要看外表是否翻新2)快门和光圈是否正常3)镜头是否拆装及霉变4)机身是否维修过,以次充好。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