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盛世收藏

盛世收藏

古董相机的鉴别和年代确定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从第一照相机问世至今,已有近160年的时间了.随着光学、机械、电子、化学等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人们用以记录影像的照相机也经历了多姿多采的演变过程.各式功能各种型号、各类品牌的相机,林林总总,层出不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相机家庭.在把玩全自动相机乃至相机的今天,回顾、了解现代相机的老祖宗、老前辈是饶有趣味的.古董相机的收藏和鉴赏,在国外早已形成了收藏世界的一部分.而在我国,人们在收藏字画、珠宝、邮票、钱币、钟表以及其它各种古董的同时,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天地广阔的古董相机.
    古董相机的鉴别可以分别从其主要的部件中获得信息,以下为一些参考资料:
    (一)镜头 相机镜头上一般标以品牌或设计型号,据此可以辨别年份.以下为常见镜头的推出年份:
    镜头 年份 镜头 年份
    ANASTIGMAT 1890 APLANAT 1866
    COOKE TRIPLET 1893 DAGOR(又名GOERZ DOUBLE ANASTIGMAT) 1904
    GOERZ DOUBLE ANASTIGMAT 1892 HELIAR 1900
    PETZVAL PORTRAIT LENS 1840 PLANAR 1896
    PROTAR(又名ZEISS ANASTIGMAT) 1900 RAPID RECTILINEAR 1866
    TESSAR 1902 TELEPHOTO 1891
    UNAR 1899 ×PRES 1913
    1858年至19世纪80年代后期,大部分镜头都有一组嵌入其中名为"WATERHOUSE"的黄铜光圈.1887年起,则采用可变光圈.加膜镜最早产于1936年,50年代起广泛应用.早期的加膜镜上均有红光字母"C"或一红色小三角,表示加膜.
    (二)快门 以下为常见快门的上市年份:
    快门 年份 快门 年份 快门 年份
    ACTUS 1912 AUTOMAT 1901 COMPOUND 1903
    COMPUR-DIAL SET 1912 COMPUR-RIM SET 1928 COMPUR RAPID 1935
    DAKON 1940 FOCAL-PLANE SHUTTERS 1890s KODAK BALL BEARING 1909
    KODE× 1924 KOILOS 1904 PRONTOR S 1948
    SYNCHRO COMPUR 1951 THORNTON-PICKARD 1892 UNI“秘书工作”×× 1897
    VICTO A 1914 VICTO B 1918 VICTO R 1894
    (三)皮腔 1900年以前的相机皮腔一般为红色或栗红色.而1900年至1910,黑色逐渐代表红色.19世纪90年代前,皮腔大部分呈方角.尔后,为减少损坏,多采用倒角形.
    (四)快门按钮 30年代,赶快愉门按钮从快门移至相机机, 便利拍摄.
    (五)连动测距 1916年起由柯达相机采用,其他相机则自30年代始采用此装置.
    (六)皮革蒙面 19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
    (七)金属部件材料 1910年以前多为黄铜制造.19世纪末始用铝材.19世纪90年代末始用镀镍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开始采用镀铬.外观较镀镍为亮丽,但也有处理成亚光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机的金属部件多为金属切割材料,以后则采用铸件.1905年后相机机身以金属铸件为多.印模铸件在20世纪30年代后采用.
    (八)塑料相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柯达公司有部分酚醛塑料机身的相机.酚醛塑料的广泛应用则始于19世纪30年代后期.
    (九)相机背部的红色窗口 用于观察卷片胶卷的编号顺序.1892年首次出现.1922年起,两个红色窗口的相机.
        鉴别古董相机的品牌和生产年代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由于年代较长,在使用过程中又因零部件损坏而将原件进行修理甚至调换,原来的一些标牌和部件或失或换,往往令后人引起混淆,增加鉴别的难度,虽然我们可以从相机的机身、镜头、快门、皮腔等方面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进行区分,但单依某一方面作判断往往产生偏差.如1900年以前的相机皮腔一般为红色,但皮腔为易损部件,可能在1900年修理时换成了当时已流行的黑色.所以仅依靠皮腔颜色,就会误断为1900年以后的产品了.同样,镜头也会因使用者的喜好而更换.早期的快门作为分开的辅件另行购买的,不像后来作为相机的一大主件与相机一起购入,它与相机往往牌号迥异.这也会引起误认,要对古董相机进行正确鉴别,必须从诸方面的因素出发,综合考虑,这是一件很见功力的艺术和技术,愿诸位收藏者积极实践,知"宝"识"宝",沙里淘金,聚集更多的珍品.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