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龙派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犹龙派太极拳法自武当山紫霄宫道师裴远臣传也以后,得其真传者世代都单传独授。我小时曾问过恩师张鸿逵,什么叫单传独授?张师说:“一个老师不管教了多少人,其中必挑选一个,背后单传独授、手口相教,只限师徒二人。叫做三口不传
,六耳不说。有时还得发誓升表。在表面上和大家练的是一样的,而深奥及独到之处别人是没有。”所以单凭模仿外形和意想猜测,任你多么聪明,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东西。凡事都有利弊,犹龙太极鲜为人知,面临失传,此乃原因之一。“不传有罪,滥传也有罪”。今不畏天责,替天行道,愿有德者得之,无德者失之。问心无愧,以求功德。苍天有眼,善恶必应。犹龙太极不但自身功法拳理独到,而且也同时符合于普通的太极拳理。其养生与技击是溶于犹龙太极自身功法和拳理之中的,同时也保持和体现了世代师师相传
、圣圣相授犹龙太极的原始面貌。即便是犹龙太极的诸多功法层次中包括被裴远臣点化的司星三以前所练之拳及功法,也必须按着犹龙太极原始面貌的拳理功法去打,不准任意改动。一经人为的改动,就失去
本来面目,就不是犹龙太极了。所以每代相传都是要像扣模子一样,这样才能保持原始面貌的风格和韵味来,并且是以一开始的最初功法中就萌生着养生与技击的兼顾。无论是每一个桩功,每一个拳架,及每一层功夫和拳法,都有具体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练法及作用。
一、无极桩功 二、犹龙太极的养生与技击 三、犹龙派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及辅助功法
四、几点说明
一、无极桩功
站桩前首先平心静气,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两脚内扣,形同内八字,相距如肓宽(功法进展后应缩为一横脚之宽),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微微弯曲,膝不过脚尖,臀部不超过脚后跟。注意,只有这些仍是远远不合法度的,必须有一个内外相应的正确功法。内家拳是着重于内在因素与外型相统一的,只有功法正确才能产生实际的练功效果。所以从一开始就必须从一点一滴做好“定势八法”,即提顶、吊裆、含胸、 拨背、松肩、坠肘、撑膝、坐胯。要求细则如下。
一、提顶提顶者,虚灵顶劲是也。可以有两种比喻:一如头顶上系有一线,升降起伏由它牵引,其劲要不松不紧;又如头上顶着一物,怕掉下来之意。头顶要飞直,但不可有强硬之力。下腭微微内收、要不低不昂。神贯于顶,凝神睨视。镇头领气要有轻灵之意。头为六阳之首,周身百骸无不由头统领,能提全身才谓之提顶。提顶要与吊裆相配合,成为垂直一线才能保持中正。
二、吊裆 吊裆者,裆要圆,两股暗中用力,臀部前送,小腹要有上翻之势(勿过大),即肛门与肛脐之间有相吸之(势)意。但不要用力、用意过大。头顶百会要与档下部会阴穴成为一垂直线相对。有时我们把提顶和吊裆放在一起讲,为的是以整体把握,以达到“尾闾中飞顶头悬”。
三、含胸 心以上为胸。练内家拳胸部不可挺起,要内含下松,两肩要微向前,内扣前合,要有投肩动作之配合(两肘应松沉、提拨、外撑、内扣腕转至手心向外,手指及掌有提插之意之势)。能含胸才能以心运气,气运(润)周身。
四、拨背 能含胸才能拨背,能拨背力从脊发。两肩之中(上部)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拳家多称“玉树挂宝元”),但不可低头猫腰、燕拨脖。松其肩谓气拨背。
三、犹龙派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及辅助功法
犹龙派太极的练功程序和辅助功法以无极桩开始,把定势八法按要求作好,注重立身中正和圆满绷撑,有意无意之间似松非松,然后万念俱空,只有天地我在其中,此时身体内外气机在运行中,混混蒙蒙,一片虚空和轻灵。正如拳谱歌诀所云:“混元一气在吾光,始在阴阳未判前。”O,此乃无极之象,道气也。此时起势练拳(包括初学入门及各种基础训练之功法),这叫“开天辟地分出阴阳”及四面八方。其诀云:“虚实动静此中分,内外合一任曲伸。”此乃太极之象,道用也。
对于斜肩吊背和一字线法的基础训练也有纲领性的要求,其诀云:“斜肩吊背真难看(难以看出之意),位置自然有高见。手足往来皆有定,有定犹贵能善变。善变无形亦无穷,无穷功夫在百练。”
从婴娃抱肋(胎含力功法)到周身法和五步七星的核心功法,要有内太极、外太极的修炼过程。其内太极窍妙云:“内太极,呼吸气。子午窟,先天地。升与降,开合闭。诃车灵,三宝聚。内成丹,仙道立。”外太极口诀是:“太阴形,偃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粗于此,乱如麻。”
三盘九宫。所谓三盘即肩以上为上盘也称天盘,胯以上至胸腹为中盘也称人盘,胯以下至足为下盘也称地盘。此三盘象征天、地、人三才,三盘之中又各有其丹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所以又叫“三田相连为一贯”。上丹田藏神,其捶头歌云:“眉稍眼角有情源,生死关头转瞬间”(此凝神睨视,一字线也)。中丹田蓄气,其捶头歌云:“金蟾开口运神功,能用呼吸万法通。”此运用金蟾吊气之法调整呼吸也。下丹田藏精,其捶头歌云:“灵明觉性力无边,一粒金丹上指尖。”指气运周身气贯指尖,乃精气神所至也。所以拳谱上讲:“三才一贯,三田相连,内有真宝,内练为丹。”外用为捶,上丹田内隐“金蟾望月捶”,中丹田内藏“混元一捶”,下丹田内有“如意紫金捶”。拳谱又讲:“太极门拳法专用称砣劲,老牛筋力,最大者吸呼神光为也”。在太极定势八法中把提顶吊裆放在首位,以示上承百会顶头悬,下至会阴一线穿,才能立身中正,支撑八方。能吊裆才能裹腿护臀,能护臀才能练出臀收偃月三张弓的功力来。并能吐故纳新(吐腹中之浊气,纳新鲜空气),纳气于下丹田(也叫归根复命)。注:人的呼吸不仅是口鼻,毛孔也能呼吸。所以叫“孔孔生春”,又叫“全体透空”。人还有内呼吸、胎鼻等。
所谓九宫者,即每趟太极拳都有九种架子练习方法,象征八卦加中宫,称为九宫大路。其九种架子为:慢架子,八卦属艮;快架子,八卦属巽;松架子,八卦属离;紧架子,八卦属坎;轻架子,八卦属坤;硬架子,八卦属乾;方大架子,八卦属震;圆小架子,八卦属兑;中运架子属中宫大通。此为九宫大路,其具体练法如下:
旧时练拳,三盘之中分天盘、人盘、地盘练法,实际是高架子,中架子和低架子练法。并要求每打一趟架子时,此如讲打高架子,从头到尾都得打定架子,而且还要用绳子拉成水平线不准高也不准低。也就是说无论是高、中、低那一盘,都得按此标准去练。经过一段时间把三盘架子都打好了,再将高、中、低架子综合演练。九种架子也是分九个层次去练,然后再将九种架子配合具体要求去练。最后再列出某一种架子进行单练、专练、单操、双操、单杀、双杀、及行门子等。
犹龙太极四趟拳法(又叫四气)为主要练法。首先要分六大程序。即:1、松、软、慢;2、缠、绕、裹;3、松缠、软绕、慢中裹;4、翻、绞、拧、缠;5、捻、拧、定;6、离奇闪转、虚空灵巧。
分述如下:一、开始要以松、软、慢为主,此时练慢架子,松架子,轻架子,方大架子。为何以此四种架子练拳呢?因为慢架练迟,如懒搭衣法意迟迟,又形如抽丝,快了怕弄断、慢了又抽不出,意在迟迟慢慢,连绵不断。而轻架子练柔,其意是先柔软而后极坚刚。而松架子练虚。太极拳诀讲:“虚空灵巧乃真宗。”还有方大架练静,舒展大方,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拳诀有云:“静如山岳,动似雷风”。静极生动,动极生静。互为其根,相辅相成。二、练缠、绕、裹时则以圆小架子,紧架子为主。因为圆小架子主动,即一动无有一处不动。犹龙派太极的功法不但一动全动,而且各个部位都如安有不同角度的万同节,不同角度一起动,要合要均。经过松、软、慢的锻练已去掉了不少棱角。要摩棱擦角,这就需要缠、绕、裹的具体操练。而紧架子主练实,意思是不但有缠有绕还有裹,裹就要裹紧、裹实、裹严。三、松缠、软绕、慢中裹,是对上述功法的继续延伸,将松、软、慢与缠、绕、裹综合起来练,并注重松中缠,软中绕、慢中裹紧密配合与细腻之练法。四、对于翻、绞、拧、缠的练习,是在上述功法上的又一延伸、加强和升华,没有这层基础便练不出翻、绞、拧、缠内外坚固的内力和内劲来。没有内力内劲的拳法,任你练的多好也是不能致用的。通过对翻绞拧缠的反复训练才会产生一动即缠(哪都缠),一发即弹(周身配合用哪弹哪)的功力和劲法。练到此时搓搓手、试试力(劲)必然要快,动作至疾(急)。所以这层功法的配合属于“快架子”,同时快架子又是练“急”。值得注意的是“不急而速得真载,如此方称太极拳”。五、捻、拧、定的练习方法,则应结合硬架子去练。硬架子其劲主刚,所谓“捻”,是捻动手指(即平时练拳运指法之一种),并且周身内外与口之开合都在旋转而动,“拧”是螺旋而去并往里钻,往里刃,要有渗透之力(即打透力)。“定”是百练从命,发落点正,是将身体内部的五脏六腑摩擦叫力和大气盘旋聚成一点向外发放。练太极拳最基本的道是由圈组成,由大到小,由开展到紧凑,练到一定程序,则看不到明显开展的大圈,和紧凑的小圈,而是极小的一点,正如拳诀所云:“极小之中藏神妙。外似无圈实有圈,大点盘旋人不晓”。
关于“中定架子”,是三盘九宫九种架子,最难练而又必须得练的一种架子。因为气势中平,乃万地之王,不但练拳如此,器械也是如此。在犹龙派太极之中有此专练之法,如中盘拳法歌讲“中盘拳,端四平,凤凰展翅显奇能”。此是一趟拳法,由张鸿逵教师所传,极为少见,较为神秘和保守。在拳架上属于中平,要求三平。在此基础上以九度角为基础,再配合八法,臀收偃月,保持中正圆满,紧凑绷撑,以双抱拳旋身耐动,是圆形旋转行门子之拳法的一种。全以各种身形步法手法进行练拳。
以上所述乃九宫大路。
六 离、奇、闪、转和虚、空、灵,也是在三盘九宫练习熟练后而形成。犹龙派太极与他派太极的区别特点之一就是“离黏连随”。即离着缝还黏着对方,以自身的身形步法(不离斜肩吊背脚踩一线),公转自转和自旋自转体现出内外太极与天地之间遥相呼应。简要来讲,如:抽身换影,来无形迹,去我踪影,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敌若打来叫其望空扑影直落陷井,我则是见影打影,见形打形,流星赶月决不放松。所以必须下苦功夫把离、奇、闪、转和虚、空、灵三项练好。正如太极拳诀所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无坚不摧,所向无敌”。太极拳是讲灵敏反应,“一羽不能加,蝇蚊不能落”即讲此理。而且这种灵敏和反应并非指头脑能力,而且身体各部都有灵敏反应。只有脑子有反应而身体不听使唤是不行的。过去前辈们常说,功夫练到一定程度要给身上、拳脚上安上“眼睛”,其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功夫是一层一层逐渐堆积而成,除上所讲述的“三盘九宫”练法之外还要分明层次,继续完成下列内容:即由招法之成熟渐悟懂劲,这需要说手、拆手、领手、喂手、架手(为练知劲听劲)、听手、动手、撤手等。这一系列功法必须连同身行步法真实操作一起进行才能完成。待到功夫纯熟后才能进一步悟得懂劲,而后才能阶及神明。太极拳诀讲“一动一静精神到”和“一阴一阳自有神”,及太极拳乃神功拳都讲的是内在功夫。所以 说太极拳在内而不在外,那些只在外样画葫芦者难得真功夫。
另外太极拳练法还有三部玄妙即先慢(越慢越好,充实细而粗)、后快、快后复慢,也是先柔后刚,刚后复柔,柔后再刚……总而言之应是百炼成钢。除此之外还要把中正八刚十二柔,太极十三丹、太极十二形(八面熊拳内容)和秘传中的各种“八不”练好。最后是将太极八法奇门拳、吊蟾功(天罡气大力法)和内功及兵器练好。值得一提的是张鸿逵老师所传的兵器都是“小毛锥”(筷子使用及诀法)、“子龙枪”(十三单趟)和“二十四式双手大剑”,可惜的是有的都快忘掉了(学而不练有负师之罪过)。再有就是犹龙派太极的技击之法全是离黏连随,配合以“行门子”。所谓“行门子”是别具一格的,下面我就再把有关重要说明和练功及辅助功法简要叙述一下。
四、几点说明
我随张鸿逵老师习犹龙太极多年,同时也学了不少李派和江南派太极拳法(以江南为多些),而当时在张师父身上我是分不出来的,认为都是犹龙太极。此事有张师父留下来的手迹和拳谱及一些具体练法为证。实际它们在练法上有的大同小异,有
的根本不一样。但江南派太极无论是李派(指李瑞东所创编),还是犹龙,都是共同存在并占有相当之成份。据张鸿逵老师讲,当初裴远臣不但传授了司星三全部的犹龙太极拳术功法,而且还将以前所练之拳加以总结,并令其必须按犹龙太极的法度、纲领为核心去练,不能失其犹龙太极的原始原貌,所以历代相传都是和扣模子一样不准有一点走样,一走样子就不是犹龙派了,失去原貌,不懂犹龙太极,便是糟踏了犹龙太极。另,司星三与李瑞东是师兄弟,在创编五星捶之时司星三不但是提议者而且是主要创编人之一,而且不管是先前和现在,凡知情的武林界人士及其门人们都知道
,司星三的绝技是犹龙派太极拳法,而李瑞东的绝技是江南太极的八法齐门拳。笔者认为犹龙派太极拳与江南派太极拳在用法上都讲究离黏连随,这一点是不可以怀疑的实事,故按其血缘两派都应属于南派。司星三必然要将以前所学之精华和江南派太极与犹龙派太极溶在一起,而李瑞东与司星三既然是亲师兄弟也决不会一点也不互相渗入。只不过各保持其各自打法而已。再有就是五星捶和犹龙都是四趟(犹龙龙四气),虽然练法区别很大,但在套路顺序上有些地方似乎非常接近。这一节进一步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拳与拳之间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张鸿逵老师故去后,我的李派太极拳法和江南派太极拳法是李派太极第三代嫡系传人郑炳章老师和张万生师叔所传,我不能埋没每一位前辈,在打法上也不能混,李派就是李派,犹龙就是犹龙,江南也自然就是江南。但又必须将其所学溶为一体。这并不矛盾,只是派别打法不同而理是一个。还有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分清初学、中练和高难度练法,一定要主次分明。有人学功夫专挑好的难练的学,结果层次不对,什么也练不好,什么也不是,还得从头来。结果是,习拳容易改拳难,成了练艺之病。这叫好高鹜远,欲速则不达。关于犹龙太极的练功程序和全部功法,此篇只是作了文字方面的介绍,以后将全面系统的人头至尾文图并茂详细推出。犹龙太极的辅助功法即:披肩法、披衣法、抖绳法(抖小绳两条)、摔拍汪(称劲)、老牛筋(扯不开拉不断劲力练习法)、抱杵法(形同撖榄,抱着打拳)、捏腾法、运指法、操指索法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武术谚语[学艺篇]
- 下一篇:陈式太极拳“缠丝劲”面面观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