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禹襄拳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打手要言解曰:
以心行气,务沉著,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 "变虚实须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所谓"气遍身躯不稍痴"也。
发劲须沉著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是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
精神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落身轻利顶头悬"也。
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解曰: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已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精神提得起,则无双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又曰: 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要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 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顿挫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身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十三势架
懒扎衣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鹅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瑟琶势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上步揽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单鞭 肘底看捶 倒撵猴
白鹅亮翅 搂膝拗步 三甬背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左右起脚 转身踢一脚
践步打捶 翻身二起 披身 踢一脚 蹬一脚 上步搬揽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斜单鞭 野马分鬃 单鞭 玉女穿梭 单鞭 云手下势 更鸡独立
倒撵猴 白鹅亮翅 搂膝拗步 三甬背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十字摆莲
上步指裆捶 单鞭 上步七星 下步跨虎 转脚摆莲 弯弓射虎 双抱捶
手挥琵琶势
身法十条
含胸 拔背 裹裆 护臀 提顶 吊裆 松肩 沉肘 腾挪 闪战
四字秘诀
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境也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打手撒放
掤上平,业入声,噫上声,咳入声,呼上声,吭、呵、哈。
四刀法
裹剪腕 外剪腕 挫腕 撩腕
四枪法
平刺心窝 斜刺膀尖 下刺脚面 上刺锁项
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稍痴。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间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谁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义无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遗叹惜!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