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存意与养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大成拳神、意、形、力、气、法并重,在练习及实际应用之时,要求做到: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周身、法合自然。其基础练习则为存意与养气,
意存则神足,气足则力具,神意足则形骸自然,而法合于自然矣。
操拳能作到不用心处方好,身外须有意,此意还存身。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著己身,永无是处。但见性明理之后,则应向身外寻求,意在宇宙间。“提气固非,沉气亦属弗是”,气充遍体方能养生增力,而全身之
“毛孔呼吸”尤为重要,其功用大于鼻息也。
所谓拳者,乃锻炼精神气质之工具。运动肢体,使筋骨伸缩,气血川流,以强健身体,属于气质锻炼,至于筋骨如何而运动,则属于精神方面。
身体之动用,原由于一支配,意为之所计虑,乃精神现象之总称。意之所向,神即前往,全身因之运动而形发力,顺乎自然出露体外。由此可知俘人之运动源之于意,而意之于身有统一全体之性。
知悉上,觉察之,应付之,虚实动静互为根用,均一意之所为。欲达此妙用,须要领会争力之发生,及一意之支配二语。意气力运用于自身以外,尚须有运用之空间,意气力之守中处一,舍此空间不能成其妙用。所以习拳有此身外空间为运使,方能尽其运化之妙也。练拳如在空气中游泳,意在身外守中,身体自然匀整。又言习拳存意,使意离开自己,此不合道理,若只看自己则更为不妥也。
习拳须聚集精神合气质,养练合一,方成其为拳也,欲达此境,须求之于存意。欲言存意,须先知学者习拳之通病,在欲求速效,求速效乃是贪念。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力,能阻气血之运行,使真力不能外发,过于助长,欲速则不达也,故制止身心用力是第一要素。制止之法,惟有存意,存意检身。稍觉吃力便要挽回,一动便觉,一觉便转,久之归于自然,全身舒适如无力之人。其气力方能畅达周身,应运外发,无往不利。此即用力不可,反为之所害上谓也,学者宜熟思之。意存动之先为习拳要诀,觉古人干有万语,尽于此矣。
要知力随动生,基于争力,而以取势为主。系由静而动,由动而静,动静所生之势也。运力得势则随意动作,无不得力,此则存意勿吃力之实功,所谓得心应手,意到便成者是也。
势欲左行者,意先顾于右,势欲右行者,意先面顾于左,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俱不可从本位经情一往。古拳谱云.用力如青蚕吐丝,又日`
起势如挑担,进步如槐虫。虚中取实,以势为之,变化得一,先以顺拖,继以逆送,即详示势字之运用也。顺拖逆送,互根互用,同时宾并俱。
习拳须知来势去势,来去二字颇堪玩味,存意在此则得之矣。若先知如何用力,而后如何用力,此样讲求则非矣。意存动之先,其动虽止;而意仍在,乃指示初学之语,亦求知求得求存之途径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武式太极拳论释疑
- 下一篇:对武术散打比赛节奏的探讨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