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拒婚诗与怨婚诗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李秉槛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人们有不同的婚姻观,这些婚姻观在相关的诗歌中有所表露,拒婚诗与怨婚诗即是其中的两种。
    五代人高越文才出众,气宇轩昂,南游吴楚时受到一位太守的赏识。太守待他优礼有加,并有意将女儿嫁给他。岂知高越志向大,并不甘于做一个高官的女婿。他已看出太守的意思,趁其未表露前,留下一首《鹞子》诗走了。其诗云:“雪爪星眸众鸟归,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以鹞子自比,表达了不肯屈就的态度。
    宋人韩南久赴进士考试而不中,直考得发如霜雪。终究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榜上有名。一登龙门,顿时身价百倍,络绎不绝的媒人差点没把门坎踏断。韩南不堪其扰,遂在门口贴出一首诗以示谢绝:“读尽文章一百担,老来只得一青衫。媒人若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原来他已经年过古稀,毫无婚娶的兴趣了。
    金人元好问为北方一代文豪,其妹美貌绝伦且颇具文才,因性情恬淡而做了道姑。时任平章的张当揆十分爱慕,央媒人向元好问求婚。元好问推托说要妹子亲口答应,自己做不得主。张当揆急不可耐找上门去,亲自向意中人求婚。适逢元好问妹正在补天花板,见张来已知其意。二人落座,张当揆问近来有何佳作,好问妹立即借题发挥,赋诗一首:“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透露出明显的拒婚之意,张当揆似当头淋了瓢凉水,只好悻悻而返,好不扫兴。
    封建时代是男权社会,男子掌握着婚姻的主动权,因此拒婚者大多是男子,而怨婚却基本上是女子。
    唐代一位姓卢的校书年龄一大把却娶了一个年轻的妻子,其妻无可奈何地赋诗道:“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只恨妾身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风趣幽默中透露出无限的幽怨来。另有一首出自无名氏的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虽较前诗显得直露,表达的情绪却是一致的。
    清代一许姓女子有感于婚姻的不幸,赋一首《自感》诗,以抒发自己的忿懑:“襟期自许有谁同?此恨难将问碧穷。千古孟光称淑女,也应夫婿是梁鸿。”首二句言自己情怀高洁,却所遇非人,带来无穷的苦恼;后二句说要做到像汉代淑女孟光那样举案齐眉,丈夫也应该有梁鸿那样的德才,对丈夫的怨尤之情蕴含其中。怨婚诗属于闺怨诗的范畴,但与大多数闺怨诗亦有区别。一般的闺怨诗或怨丈夫薄情、或怨丈夫远行不归,但感情基础却是牢固的。怨婚诗却是对婚姻的否定,包含着一定程度的反抗情绪。
    拒婚与怨婚都是对婚姻的否定,不同者,一在婚前,一在婚后。婚前者尚未尝到婚姻的苦果,婚后者却已生米煮成了熟饭,悔之已晚了。因此,怨婚诗就多了一层痛苦与无奈。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