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尼的《喊叫》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远去的家园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十一”期间,我得到了一部叫《公路之王》的黑白电影碟片,碟片封套上说导演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我看这部片子是在看维姆.文德斯的《柏林苍穹下》之后,而我们知道,那部拍摄于1995年的《云上的日子》就是文德斯协助安东尼奥尼完成的,彼时安东尼奥尼已经患病不能言语,是文德斯根据他的意愿,帮他拍摄出了忧伤,华丽,行云流水般的《云上的日子》。
在观看《公路之王》时,开始时非常疑惑,这是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作品吗?由于《柏林苍穹下》带给我的视觉惊艳,我期待观看这部电影时也能看到那种铺张的,极具诗意气质的画面语言,但是没有,我看到影片开始就是一个女人得知她在国外的丈夫死了,于是与她共同生活了7年的情人就趁机向她求婚,不但被她拒绝,而且她宣布要和他分手,因为她已经爱上了别人……镜头里,一些人进进出出,一些琐碎的,令人心烦的生活,一个贫乏压抑的小镇。但是,随着故事主人公阿鲁特带着小女儿踏上流浪之旅,我感到影片有种内在的诗意气质吸引了我,那是一点点渗透进来的。
这部电影我看了第二遍,第三遍,同时收集了一些网络上的资料,从资料上得知,这是安东尼奥尼1957年的电影,片名直译过来应该叫《喊叫》,这不禁使我想起蒙克的那幅有名的绘画--《喊叫》,画中一个幽灵样子的人物站在桥上,张着黑洞似的大嘴在喊叫,周围的风景全随着这声令人惊惧的喊叫变了形,仿佛成了这个喊叫的人扭曲精神的呼应,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这幅画,还会发现桥的另一端,有两个人背对着呼喊的人正在远去,而他们的身影是正常的,没有变形,也就是说,这个呼喊的人他独立处在自己扭曲的精神世界中,和他人并没有产生呼应。
在这部电影中,工人阿尔多失恋后流浪四方,在他结束流浪回到家乡,却被阻拦在了镇子外面,因为国家要把这个镇子改建成飞机场,小镇的所有人为了共同的利益正在组织抗议,所以警察们封锁了这个镇子。阿尔多趁警察不注意跑进镇子,他四处寻找日思夜想的意尔玛,最后却看见了意尔玛已经和别人生了一个婴儿……阿尔多就是那个呼喊的人,当镇子上的所有人都在为了一个大事件奔走时,他却在四处寻找自己的爱人,他的内心和周遭的世界发生了背离,他自囚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在影片以开始时,意尔玛宣布和他分手,这是阿尔多始料未及的,共同生活了7年并且育有一女的情人,突然之间要和他分手,先前可能连预兆也没有,阿尔多好像被突然间抛进了一个黑洞,而流浪后回到家乡,面对快要逝去的家园,他的脚下更加没有实在的土壤,当希望和光明都被彻底剥夺后,他怎能不在一瞬间晕眩?影片最后的镜头,阿尔多登上昔日工作过的制糖厂高塔,从那里能看见他的家,这时意尔玛寻找来至,在塔下呼喊着他的名字,阿尔多觅声往下面望去,突然跌下高塔,当场摔死在意尔玛的面前,意尔玛惊恐的喊叫……这一声喊叫歇斯底里,仿佛代替了沉默的阿尔多呐喊出来。
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周遭环境的疏离,安东尼奥尼着重于人物心理刻画的现实主义,在贾樟柯的《任逍遥》中也得到了传承:当小济他们被打以后沉默地站在街口大排档前,这时电视机里宣布2008年奥运申办成功,除小济们外的所有人都站起来欢呼……小济脸上阴郁的神色和周围的人群的欢呼发生强烈的对比,这时的小济的确是孤独的,那种和周围世界和谐统一的古典时代早已远去,在安东尼奥尼那里,也许女人就代表了家园,代表了一个逝去或将要逝去的时代,阿尔多对意尔玛的眷恋和不舍,并不能因流浪而逐渐淡忘,反而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思乡和爱的痛楚。
在电影的细节处理上,很多段落清晰地体现了人物自囚于精神世界,因而和周围环境发生背离和偏差,比如阿尔多带着女儿罗之娜初离家乡,住在一家小旅馆里,深夜时他被对面的一家拳击馆的喧闹吵得睡不着觉,干脆就走进拳击比赛的现场,里面的人群全都在为比赛欢呼喊叫,但是阿尔多一会儿就烦了,走出拳击馆,天还没亮就把女儿叫醒上路了。在另一个镇上,他企图挽回和从前一个女友的恋情,但是当对方向他敞开胸怀时,他却独自一人转身而去,这时画外响起了忧伤舒缓的钢琴音乐,而这段音乐会在电影中不时响起,当阿尔多背向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时,这段音乐就会响起,它和影像中人物的行为一道阐释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贾樟柯另一部电影作品《站台》中情节:崔明亮一干人等欢呼着去看火车,看完以后天色暗下来,沉默中崔明亮点燃一堆篝火,此时音乐响起来,手风琴声代替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倾诉和低语。
初看片中的女儿罗之娜在阿尔多心目中并不重要,因为他几乎都不怎么关心她,但是当阿尔多带着她踏上流浪之旅后,罗之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她是阿尔多情感存在的一个证明,一个爱的人质,有了她,阿尔多和意尔玛的情感还没有彻底断线。片中罗之娜因为去捡一个皮球差点被车撞后,阿尔多在很多小孩面前打了罗之娜耳光,之前他也在家乡当众打了意尔玛耳光,在众目睽睽中,这个事件直接促使阿尔多离开小镇,而罗之娜被打耳光后伤心地跑开,阿尔多连忙追上去,前面是雾气弥漫的田野,田野里有一群老人院里的老人们,当罗之娜跑进老人们中间,却看见这些老人脸上哀伤,孤独,令人害怕的神经质形象,其中一个向她伸出了双手……这个段落是影片中最令我动容的部分,人物被伤害后内心痛苦以一种群像式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安东尼奥尼用精妙的场面调度,人物的行为,影像的氛围集中体现人物的心理现实,只有理解了这些,你才能体会电影中的人物的精神世界。
阿尔多最后在高塔上是因为晕眩而导致的意外坠落,还是有意的自杀?我们并不能断定,这个暧昧的结局正好体现了电影的虚拟性,它不告诉你一个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它所讲的故事也许就是一个隐喻式的镜像,就像陆川的《寻枪》中的结局,马山死而复生了吗?又或者是灵魂的再现?我想不能这样简单加以断定,一个男人通过不断地寻找,最终在重新找回自己自己存在的理由的时候,他死了!而阿尔多,他在结束自己流浪之旅后,家园和爱的丧失使他处在一种永恒的挣扎和黑暗中,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成了局外人,而这个从高处坠落的意向,也许就是现代人命运的注脚吧!
片名:IlGrido/TheCry喊叫
主演:史蒂夫•柯赫兰、阿莉达•瓦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瞿秋白的“二十四”字演讲
- 下一篇:中国古代十四圣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