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信仰文化拾萃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中国人对神的信仰崇拜,主要源自中原传入的神灵、仙佛,糅合本地传说的地方神仙;其中不少是道佛两家共同信奉的,因而形成“多神信仰”。
▌北帝
即“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传说是北方之神,自中原传入后,为民间所崇信。从清迄民国逢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十五诞期,都热闹非常,市内各×与大小北帝庙,都举行醮会。
▌天后
民间称“天后娘娘”,也有唤作“妈祖”或“娘妈”的,为航运女神。城乡海河,随处都建有天后庙。从清代到民国时期,每年三月二十三被定为天后的正诞日。广州最具规模的天后庙,在市西兰胡里,抗战时已毁于火。
▌关帝
即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关帝庙多处均有,最具规模的,有小港关帝庙、禺山关帝庙、越秀山关岳庙(兼祀岳飞)。庙中的关帝多为坐像,后立其子关平,两手捧印,并有部将周仓持青龙偃月刀侍立。每值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九月初九为关帝的诞期。民间多供在神楼上,以红纸书写“忠义仁勇关圣帝君”作神位。店铺则专设神龛供奉关帝神像,两旁有联曰:“精忠昭日月,义勇贯乾坤”。横披是“乾坤正气”。朝夕燃香,诞日则设三牲酒果祭祀。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三资企业、个体工商户,掀起一股崇奉关帝之风,在厅堂上特设神龛,安奉关帝塑像。香案、烛台配上电气化烛光、香火,闪烁摇动。一些居民也在家中祀奉关帝。
▌观音
传说她能救苦救难,慈悲济世,故为民间崇奉,妇女更为笃信。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诞期,前往寺庙进香的人络绎不绝,有时还举行醮会。人们敬备香烛宝帛、花果饼饵礼拜,延请八音、瞽姬,演唱全本《观音出世》(木鱼书),还请戏班演剧酬神等。
旧时民间还有储蓄性的“观音会”,一年期满,作为贺诞经费。诞会期,善男信女均斋戒沐浴;庙会结束后,会友分发祭品,并联赴市上斋菜馆,如“榕荫园”、“天真园”、“菜根香”等聚餐庆祝。
▌财神
名赵公明,字玄坛。原为商纣时道士,因助纣抗周,被陆压散人射死。姜子牙封他作“财神”。张道陵炼丹,玉帝派他守护,封为“正一玄坛元帅”,故又有“赵公元帅”之称。广州民间店户均有供奉财神的习惯。一般用红纸书写:“都天至富财帛星君”神位,朝晚祭香。每年七月二十二诞期,商民均备办香烛宝帛、三牲拜祭,或到三元宫玄坛殿祈福。
▌龙母
传说原为广东省德庆县悦城温姓渔家女,自小随养父打鱼、纺织为生。一日,在江边洗衣,漂来一巨卵,五色斑斓,遂捡拾回家,置针线篮内。十数天后,蛋壳裂开,孵出一条五色小蛇,她便将它放在江边喂养。3个月后,小蛇长到有6尺,能助女捕鱼。一夕她正在鱼,蛇蜿蜒身边,她失手剁断蛇尾,蛇负痛逸去。翌年,蛇在风雨中突然归来,遍身金鳞,头上长角,人称“掘尾龙”。女被尊为“龙母”。“龙母”死后,乡人感德,遂建成龙母祖庙,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每年五月初八“正诞”和八月十五“闰诞”,前往祖庙进香礼拜龙母者,络绎不绝。
▌金花夫人
是生育女神,据《广州府志》记载:金花夫人原为广州巫女。她14岁那年,广州巡抚陈濂的夫人难产危殆,梦神告曰:“请金花女至则产矣。”巡抚因遣差役访求,将女用轿迎至署,入门,夫人即平安产子。巡抚化悲为喜,迎女于上座,厚礼以送还。此女于是声传四方,后来民间凡遇难产者,纷纷求其救助。女至,孕妇多获顺产,遂以为神女临凡。其后此女失足溺水而死,后人建庙于月泉侧,以资纪念,名金花小娘庙。再后,广州官绅又在河南江畔,建一金花庙,奉金花夫人与十二奶娘,并八十多位尊神,均与妇女生育有关,香火甚盛。金花庙于抗日战争时已毁于火。
▌灶君
是民间司灶之神。粤人称灶君老爷,其妻曰灶君奶奶。据说灶君原来管理仅一家饮食,秦汉以后,扩大到掌握一户的生死祸福,所以在广州也是重要神之一,许多人家都在灶头上以红纸书写“司命定福灶君”的神位,配置香炉、灯盏,早晚祭香、燃灯奉祀。
灶君诞是八月初三,民间虽有祭祀,但不及岁暮“谢灶”隆重。据说每届年底,灶君便要到天庭,向玉帝汇报人间善恶功过。人们为求他说好话,家家户户在他临行之前,备香烛祭品谢灶。谢灶日期,有所谓“官三民四家五”之说。
▌郑仙
号安期生。传说是山东王郎琊方土,南来广州,在白云山一带乡村行医采药。因采得九节菖蒲,救活一热毒攻心濒危老人,为秦始皇获悉,诏令采来进贡。郑不愿以仙药为暴君延寿,就在七月二十四,于蒲涧泉侧绝壁处跳崖自尽。突然一只大仙鹤飞来,展双翼把他驮到天上,白昼飞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白云山麓修建了一座郑仙祠。每年七月二十四为郑仙诞,广州市民登临进香的,络绎不绝(详见《民间诞会》“白云诞”条)。
▌洪圣水神
即“南海广利洪圣大王”。庙在广州东郊黄埔庙头村,建于隋朝,历代帝王均派专使祭祀。传说古时有波罗国船队到此,参神后,四处游览。贡使达奚司空,在庙前种下两棵波罗树,流连忘返。船队因赶水流,扬帆远去。达奚彷徨无计,伫立村头,向海眺望七七四十九天,化为石人,乡民称之为“波罗神”。尔后洪圣庙也称波罗庙。每年二月十三为洪圣诞(波罗诞)(参见《民间诞会》“波罗诞”条)。诞会期间出售一种特制的工艺品“波罗鸡”,参神者都会买一两只回去。传说每十万只波罗鸡中有一只是会啼的“神鸡”,能给人带来好运。此风已延续几百年之久。现波罗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胜地。
▌城隍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迁至今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内。庙分前后座,前殿供城隍塑像,白脸长须,手捧朝笏,肃穆庄严;两旁侍立判官、神将、夜叉鬼卒等。神案摆设铜锡香案,两旁悬挂铜制丝绣幢幡,正中高悬“正大光明”的红底金字匾额。每年五月十一和七月二十四的城隍诞,市民前往参神祈福者甚众,香火很旺盛。
▌阎王
广州没有阎王专庙,仅在城隍庙后殿,有一供像,两旁侍立判官、无常、牛头、马面等。阶下泥塑“十八层地狱”各种酷刑的恐怖景象,触目惊心,妇孺多不敢进入。后因破除迷信,全部塑像捣毁一空,遂湮灭无存。
▌土地
原指社神。广州村巷,多有供奉,设石龛,名“福德祠”。神像为须发皆白之土地公、土地婆,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旁有联曰:“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每年二月初二和三月二十九为诞期,民间多以香烛宝帛、鸡猪酒饭祭祀,以邀福荫;也有将儿女生辰八字粘于神像脚下,契作干爹娘以保安康的。民间多在居室门首左侧置神龛,安奉“门官土地福德正神”;两旁配祀“年月招财童子,日时进宝天官”。屋内厅中的八仙台下,供奉地主。过年时用红纸写上“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主贵人”字样。平日设香炉灯盏,燃香点灯以祀,节时则以宝帛酒食拜祭。建国后,此风几绝,近年有所恢复。
▌文昌帝君
俗称“文曲星”。古代星相学家认为它是吉星,主大贵。后被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广州多把它作为文运通达之神而敬重。过去学童破蒙,科场应考,多往文昌宫崇祀之。
番禺沙湾飘色舞鳌鱼为引,必有文星出场,寓意“独占鳌头”。
▌鲍姑
晋代南海太守鲍靓之女,炼丹家葛洪(葛仙翁)之妻;善艾灸,在民间行医济世,颇得民心,死后被尊为神。今越秀山三元宫尚有鲍姑殿,罗浮山亦有食庙,信众颇多,是广州人心目中的神医。
▌比干
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因屡次冒死进谏,被纣王剖心。民间因其赤胆忠心而祀以为神。广州人则视之为“文财神”,与武财神赵公元帅并祀之。
▌吕祖
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唐朝蒲州人,名岩,号“纯阳子”。两考进士落榜,遂矢志修道,64岁师从锺离汉。得道之后,浪迹江湖,除害解厄。其济世圣迹,历来为民间所乐道。
广州三元宫、纯阳观,均有专殿奉祀他。城乡都有吕祖庙,香火甚盛,信徒也多。四月十四为诞期。
▌大圣
即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广州寺院多有奉祀。八月十六为诞期。旧广州人不少前往参拜祈福。神前置玻璃盅,满注清水,插上一支玻璃漏斗(俗称“乒乓”),由于气流关系,会乒乓作响,就认作“大圣爷”降临讯号,这时信徒就会诚惶诚恐以香烛礼拜。
▌何仙姑
传说八仙之一。广州增城县人,原名秀姑,生于唐代景龙年间。父何泰,卖豆腐为生,今新桂乡仍有他的墓葬。传说她在14岁那年,与云游过此的铁拐李、吕洞宾相遇,食云母片而成仙。一日在园里绣花,无意中把一条绿丝线绕在荔枝树上,此后,这树结的荔枝,果身都有一条绿线,成为色香味特佳的荔枝珍品--“挂绿”。乡人在她居处,建“何仙姑庙”奉祀。诞期为三月初七,是日地方举行醮会,热闹非常。建国后,庙改作小学校舍,神像祭器已荡然无存。
▌孔圣
过去广州人对孔子亦敬若神明,每年八月二十七和十一月初四为其诞期,地方官员、仕绅儒生等,均具三牲醴酒,分赴广府、番禺、南海学宫和孔庙祭祀。平日文武官员经学宫前都要驻轿下马,以表崇敬。
往昔的书院、学塾都悬挂孔子画像,学童启蒙、生员进举都要先拜孔子,如有违犯则要在孔子像前罚跪认过。民国以后,实行新学制,此风遂废,但个别私塾,仍有保持此习的。
▌康公主帅
在市内珠江南岸沙溪乡,有一间建自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康公主帅庙”,殿宇巍峨,香火颇盛。每年七月初六为主帅诞,前往参神者络绎不绝。在诞期三日内,禁食鸭和鸭蛋,因康公在一次战争中,兵败溃逃,幸遇鸭群簇拥而来,迷惑敌军而赢得时间,才得以逃生,遂立誓禁食鸭与鸭蛋,不忘救命之恩。善男信女们就也以此为戒。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古人写诗这种事啊,算不得抄袭。
- 下一篇:诗词的语法特点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