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文化是奴性文化?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维杰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近来网上因为总理关于尊严的一句话,引来一番对尊严的议论。什么叫尊严?我还是莫明其妙。但有点我很清楚,人要想活得有尊严,就得先清除自己身上的奴性。什么是奴性?本文就是阐明本人对奴性的思考。
▍奴性的三个特征
中华文化是一种奴性文化,这是因为二千多年来,文化发展的方向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这种文化早已经沦落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精神的工具,成为麻醉人民精神的麻醉药。奴性的文化浸泡出奴性的国民,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的特征:一是缺乏独立思想,二是缺乏平等精神,三是对权力顶礼膜拜。
▼缺乏独立思想
奴性文化熏陶出来的奴性,第一个特征是:缺乏独立的思想。这是二千多年愚民统治的结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家思想独霸天下,人民只能接受一种思想,也就是只能接受官方规定的思想,不接受官方的思想,就会招来牢狱之苦杀身之祸,清王朝的文字狱,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都是为了扼杀独立的思想。
一场接一场的扼杀,中国人已经没有了独立思想的勇气,甚至连思维的能力都退化了。小孩子原本很聪明,经过二十年教育,官方的思想植入头脑,其他的思想被排弃,连思维都按官方设定的逻辑思维,失去了全方位思维的能力。
缺乏独立思想的人,难以做正常的逻辑思维,阻碍了理性的发展,容易受到蛊惑而被人操纵;缺乏独立思想的民族,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就是盲从盲动。
如果不明白什么叫羊群效应,就去看看《动物世界》,看一看非洲角马大迁徙时那种浩荡而悲壮的情景,就会明白什么就叫羊群效应了。
上万只野牛在一只公牛的带领下,在茫茫的荒野狂奔,领头的公牛迷了路,后面的牛群依然还是低头狂奔,公牛也就完全失去了回头的余地,唯有继续狂奔,管它是沼泽,还是悬崖,也一样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动物的羊群效应是因为没有思想,而人类的羊群效应则是因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被一种所谓的主导思想所蛊惑而陷入疯狂。
一个民族一旦陷入疯狂,灾难也就不可避免了。大跃进是这种羊群效应的演译。一个缺乏独立思想的民族,总是逃脱不了被自己制造的灾难肆虐,这样的民族永远不可能逃脱悲惨的命运。
前不久网上争论钱学森临死留下的问题: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流的科学家?其实这个问题还需要争论吗?甚至问这个问题都是多余的。
科学家也是思想家,要培养出一流的思想家,就必须有思想自由的环境。没有思想自由的环境,就不可能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独立的思想,怎么有可能出现思想家?
几十年来,中国除了毛邓三思想,还有什么思想?这样的环境怎么有可能产生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科学家落到这样的环境,也会衰变成三流的科学家。
钱学森在美国有可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他在中国是顶尖的科学家,可其学术成就放到国际,只是三流的科学家。当年多少有望成为一流科学家的学者从国外回来,结果只有一个钱学森,得到最好的结局。
全赖于他是研究武器,受到特殊的保护,得到特殊的荣誉,否则恐怕连三流都难成。钱学森未必不明白个中原因,只是碍于得到的贞节牌,不便于说出来而已。
奴性文化熏陶出来的国民,无论平民,还是精英,都因为缺乏独立的思想,而阻碍了自身思维的发展,即缺乏探索真理的能力,也缺乏探索真理的勇气,甚至连一般的道理都可能变得含糊不清。
这样的民族即自卑又狂妄,狂妄实质上是自来于极度的自卑,唯有用狂妄来掩饰自卑;这样的民族欠缺自信心,爱面子,即不会作自我反省,更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这样的民族大致只会在沉沦与疯狂之间沉浮,狂妄来时便疯狂,疯狂过后就沉沦。
▼缺乏平等精神
奴性文化熏陶出来的奴性,第二个特征是:缺乏平等精神。缺乏平等精神,体现在即不能平等对待别人,也不敢平等看待自己。
缺乏平等的精神,一方面是奴性文化奴役精神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残酷的权力奴役身体的结果,长期双重的奴役,造就了根深蒂固的不平等观念。专制的权力把人分为权贵与平民,奴性的文化把人分为君子与小人。
制度制造出不平等,文化意识强化了这种不平等,让人从心底里接受了这种不平等,久而久之,不平等就变成天经地义的事了,变成了奴性的一种精神。
奴性的不平等精神,造就了奴性的两面性格,即自卑又狂妄,两面性格表现出来,就是即不能平等对待别人,也不敢平等看待自己。
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主要表现在没有勇气平等看待自己,只能匍匐在权贵的脚下过极其卑微的生活,见到屁大的官都会感到敬畏。
就是这样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也同时表现出不能平等对待别人,遇到比他更孱弱的人,立马暴露出狂妄的一面。嘲笑嘲弄残疾弱智的人,就是这种劣根性在作祟。
赵本山的小品,多数以嘲笑弱者为主题而风靡中国,就是迎合了国民的这种劣根性。
不要以为奴性会很善良,因为自小被残暴蹂躏,对残暴早已见怪不怪,心地里植入了残暴的根,一旦发作,就会将残暴推到极端,中国近代的暴力革命和政治运动表现出来的残暴,实际就是奴性残暴的爆发。
中国人一旦脱离了社会的最低层,奴性的两面性就会变本加厉。赵本山的小品在冠盖云集的大堂可以博得满堂喝彩,说明那些人虽然脱离了社会的最低层,可是并没有脱离了那种劣根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奴性的两面性的突出表现,在强者面前奴颜婢膝,在弱者面前趾高气扬。
鲁迅先生对这种人有过辛辣的鞭挞:见到绵羊变成豺狼,见到虎豹变成绵羊。奴才的秉性,在主人面前奴颜婢膝,转个身就变脸了,他会把从主人那里受到的耻辱加倍地发泄在比他低级的奴才身上,而低级的奴才又会把受到的耻辱加倍地发泄到奴隶的身上。
缺乏平等的精神,导致我们不能平等对待自己,也不能平等对待别人,延伸到不同民族,就产生出民族歧视,种族歧视。
我们在指责西方人看不起我们的同时,我们内心里一样看不起世界上比我们更落后的民族,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个人都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否能做到尊重我们自己人一样地尊重印巴人非洲人?
▼对权力顶礼膜拜
奴性文化熏陶出来的奴性,第三个特征是:对权力顶礼膜拜。对权力的崇拜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平民的官本位意识,第二个层次是社会精英嗜权如命地追求权力。
中国人对权力顶礼膜拜的思想根源是儒家思想,学而优则仕,把当官作为求学的目的,甚至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用官阶的高低评价人生的成就,演变成一切向官阶看齐,当官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权力成为图腾,这就是所谓的官本位意识。
中国人对权力顶礼膜拜的第二原因,是权力的残酷,几千年的封建王权,可以为所欲为,平民对权力产生了恐惧。
中国人对权力顶礼膜拜的第三个原因,是中国人对权力的无奈,久而久之,恐惧与无奈便转化为敬畏了。正如人类对大自然界灾难的恐惧与无奈,转变为对鬼神的敬畏而衍生出对神明的崇拜一样。
平民阶层的官本位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官的羡慕和敬畏。当官可以鸡犬升天,可以扬眉吐气,可以光宗耀祖。乡村的祭祖以官阶排名,如果同宗有高官,或曾有高官,就成为宗亲们津津乐道的事,甚至几百年前传说的高官也会让一些人感到无比荣耀,尽管自己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
朋友聚会,更是以官阶为主题,局长处长,谁的官阶大,谁就成为聚会的中心。很多人以认识多少官作为自己荣耀的资本,我与局长如何如何,如果有幸与高官握手而拍下照片,就到处炫耀,甚至挂在大厅显耀处,敬奉的象祖宗神位一样。
近年常听到有人议论:教授相当于哪一级?主任医生相当于哪一级?是处级呀还是副处级?将职称与官阶挂勾,只能说明这个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连权力与知识都混洧了。
官本位意识已浸入到国民的神经细胞,无可救药。官本位摧毁了这个民族做人的尊严,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也甘愿出卖人格尊严。这个民族是以当官阶为尊严,而不是以人格为尊严。
官本位体现在民族精英的身上,就是嗜权如命。中华民族的精英信奉: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追求权力,不择手段;为了权位,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可以出卖原则,也可以出卖人格。
精英的这种奴才性格,一方面是因为中华文化忠的价值观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个人对权力的嗜好使然,把权力看得比命还重要,比真理还重要,比公义还重要,为了权力,可以放弃真理,放弃公义。
想想看,当年高官们如果都能象彭老总一样坚持原则,还会发生大跃进吗?如果说二千年前的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表现出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二千年后的今天的中国人,还有谁有那种精神?
对权力崇拜把我们的民族精英变成了嗜权如命的伪君子。什么样是伪君子?林副主席是伪君子,陪林副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表演的那一群人,戴着红袖章,挥舞红宝书,都是活灵活现的伪君子。我们这几十年歌颂来歌颂去的那几人,哪一个不是嗜权如命的伪君子?
▍有勇气除掉你身上的奴性吗?
说完了奴性的三个特征,算是完成了本文的主题。文中的观点,读者未必会认同,认同也好,不认同也好,读完之后不妨都扪心自这三个问题:你有独立的思想吗?你有平等的精神?你崇拜权力吗?
独立思想不容易,因为我们自小被人灌入一种思想,而且只被灌入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容不进其他的思想,所以就很难对问题做出全方位的思考,这就阻碍了我们思维的发展。要摆脱这种困境,确实不容易,好在现代网络开始打破这种禁锢。
可是,有独立的思想,不一定就会快乐就会幸福,相反却带给你烦恼与痛苦,你有勇气接受独立思想的烦恼与痛苦吗?
平等精神是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也是民主制度存在的基础,缺乏平等精神,就不可能有成熟的民主。平等精神是人格尊严的保证,只有平等的精神,才能培植起你自信自尊的人格,你如果看不起自己,只会匍匐在权贵脚下,你就永远不可能获得自信自尊;
如果看不起比你更弱的人,你一样不能获得自信自尊,因为你只是见到比你更弱的人,才表现出自信自尊,你的这种自信自尊见到强者就崩溃了。你要想活得有尊严,就必须追求平等的精神。
中国人被权力蹂躏了几千年,导致有些人变成自虐狂,用自虐来自慰。愈被权力蹂躏,就愈崇拜权力;愈崇拜权力,权力也就愈加肆无忌惮。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运,要想改变这种命运,首先就要打破对权力的崇拜。我们中国人有这样的勇气吗?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不可不看......文学中的10大误解
- 下一篇:词牌名十二问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