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楹联对子

楹联对子

应答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秘书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应答联多由两人对答而得,此类联多为即兴而发,或好友问答,或调侃对答,或相谑巧答,或传情应答,应用范围很广,名联佳作比比皆是。

    请看下联:

    万马无声听号令;
    一牛独坐看文章。

此联背后隐一则故事。据说清代某年浙江大考,朝廷派去了一位姓牛的主考官。此官向来以出怪题出名,考生们为此暗自叫苦。这次果然出了一个很怪的考题,像是一个对联的出句:“万马无声听号令”。这句话化自欧阳修的一首诗:“万年不嘶听号令”,考生们对原意不熟,所以无处下笔。这时一位考生大声说道:“君不必苦苦思索了,下句我告诉你们吧,乃一牛独坐看文章。”这句以对联形式对出的下句显然是在讥笑主考官,这位考生将考题做了出句处理,峰回路转,出其不意,这是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作品,也属难得之作。

    乾隆年间,有一次会试,陕西人王某夺得榜首,学子们有些不服气,于是他们决定出一难对的上联,要王某属对,借此揶揄一番。上联是:

    泰岱千峰,孔子圣,陵园子贤,自古文章传东鲁;

谁知,那位王某也不是等闲之辈,他见上联大出特出齐鲁人物,于是便挥笔对道:

    黄河九曲,文王谋,武王烈,历代道统出西秦。

下联针锋相对,黄河对泰岱,以文王、武王对孔子、孟子,势均力敌,有理有据,令人咋舌。

    从前有一位梅氏,夫因在外而亡,她带一个儿子独自生活。儿子长到七岁,要给儿子请一位塾师,后有一位姓朱的中年男子应聘,梅氏为了试探塾师的水平,便出一上联:

    弯腰桃花倒开花,蜜蜂仰采;

先生随口对道:

    低头莲蓬偏结子,鹭鸶斜观。

梅氏很满意,当即决定聘用。梅氏平时在生活上很关照他,时间一长,便传出了一些二人的闲话,梅氏家族为此告到官府,说是梅氏与先生私通。县官是一个开通的人,他见二人一身正气,端庄忠厚不会做出这种事来。当问及当初聘塾师的经过后,县官说:“你们二人既然都会对对子,就一人写半句联作为答辩状吧。”

    朱先生乃写上联:

    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

    梅氏看了上联,挥笔写道:

    梅虽有蕊,不染半点风尘。

通看全联,是一篇很好的答辩状,上联嵌竹(与朱谐音),下联嵌梅,等于二人同时签上姓名。

    再看下联:

    采桑女,摘叶留心等后生。
    挖莲郎,盘根摸梗寻佳藕;

这副联是一副择婿对,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农家女,不仅貌美,而且聪慧大方。到了该出嫁的时候,父母免不了催促女儿的婚事,女儿说:“我的婚事你们就别操心了,我出一对子,谁能对上,我就嫁给谁。”此事传开后,前来应对者不断,但姑娘多不中意,后来一位朴实英俊的青年农民对中。原来这位青年人是姑娘的心上人,只是当着父母面不愿说出口罢了,联语一语双关,“摘叶留心”,本是采桑技巧,用于此处,则有留心情郎之意,后生字面是指待生之叶,这里则双关心上人,手法高超。对句从字面上看也是劳动场景,但巧用谐音,巧饰佳偶,读来自然贴切,含而不露。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