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楹联对子

楹联对子

新塘会景与十八铺对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增城市新塘镇镇区及附近甘涌、群星、新何、东华四村,故名“沙贝”。后来,家乡人在河滩上垒石筑堰,修了一个百多亩的新池塘,逐渐并在新池塘四周的堤壆上用杉皮木板搭建了很多一头建在塘壆里,一头架在水面上的木屋。到了明代中期,沙贝人丁渐旺,新池塘的塘壆成了街道,建在塘壆边的旁屋成了店铺,新池塘四周也就成了街市,新塘圩因此而得名。原来的沙贝十三坊,也统称为“新塘”。
  旧时新塘,有个摆大景的习俗。传说,这一习俗与明代中期三部尚书湛甘泉有关。
  那年夏天,正当父老乡亲要为日趋兴旺的新塘开圩时,忽闻甘泉要辞官归故里,就想请尚书择个吉日主持新塘开圩庆典。这时甘泉的辞呈已获准,正从南京取道江西返乡,顺路到龙虎山拜访张天师。听闻开圩的消息,甘泉就请张天师帮择个黄道吉日。恰好,座中有一红衣老者与张天师喝茶。老者红光满脸,须眉皆赤。他一见甘泉,便邀其入座。三人边闲聊边品茗,十分投契。片刻,红衣老者便告辞。甘泉连忙起身作揖话别,并说:“家乡新塘,择日开圩,长者约不嫌乡曲鄙陋,祈能莅临赐教。”红衣老者说:“既然尚书大人如此盛情,,老者一定赴约。不过夏天雨水多,我行走不便。等到秋天天高气爽,我一定前去贵乡观光”。
  秋天,红衣老者果然到了新塘圩,但他一到,新塘圩架在塘面上的木屋,就发生了一场连环大火。以后,只要人们见到红衣老者在新塘,新塘就出现火灾。
  甘泉生疑,就再去江西龙虎山,请教张天师。张天师说:“红衣老者是你上次来请他去新塘的。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他是火神爷呀!幸好他没到你家,不然尚书府也会被烧毁呢!”
  甘泉一听,十分惊讶。俗语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此下去,新塘的店铺就会被烧光,那还得了。
  甘泉焦急之际,张天师想出个主意,对甘泉说:“火神所到之处,一定有祝融。那你们今后可以每五年摆一次大景,用竹扎纸糊一些店铺,建醮斋戒,陈列七日,然后将摆大景的店铺火化。这样,就可以代替火烧圩场的灾难。”
  从此,每隔五年,新塘就摆一次大景。人们用竹篾和色纸,扎贴成一间间不同行业的店铺,在水松壆街排成一座小圩场。一条长长的街市,街头街尾各有一座门楼。一边是五光十色的十八间店铺,一边是千奇八怪的九层地狱。摆景场里,各种铺店摊档,唯妙维肖,各种人神鬼怪,栩栩如生。十八间店铺门口,还贴上代表看不同行业的对联。当会之日,新塘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七天之后,会期结束,主醮者一把火将摆景之物烧光。
  摆大景后,新塘是否真的可免火灾之患?不。新塘摆大景的习俗一直沿袭到解放前夕,但新塘圩的火灾依旧时有发生。时至今日,摆大景的民俗已在新塘消失,但摆大景的十八铺对联因生动地反映当时新塘的社会现实,却还流传于市井民间,散发着另类的芬芳。笔者在这个传说后面,把收集到的部分对联附上,供大家批判地鉴赏。

  附录:十八铺对联选
  1、十八铺门楼 
  出入不稽查,任佢鬼行鬼路,
  关栏虽紧密,也难阴算阴为。
  (小议:阴阳并列,揭示现实社会的矛盾。)
  2、西庆街门楼 
  货物千般,无论精粗价钱总须老实,
  阴阳一理,莫分人鬼买卖尤要公平。
  (小议:警世之言,阴间西庆街做生意都要老实公平,可况人世间。】(
  3、京果杂货铺
  货物鲜明,岂是人无眼力,
  香油好卖,居然鬼有神心。
  (小议:连鬼都买香烛去拜神,凡人怎能无眼光买好货。)
  布疋店
  绸缎绫罗,历尽炎凉世态,
  麻棉葛络,穿梭冷暖人间。
  (小议:借布店特色,针贬人情冷暖社会现实。)
  4、酒米铺
  日日卖空埕,无停湿杓,
  箩箩载满谷,不是装糠。
  (小议:有利可图,俗称“湿杓”;借粤语“糠”、“腔”同音,揭露商入唯利是图,装腔作势。)
  5、染布房
  最难染京青,个个到来怕黑,
  容易造漂白,人人都爱贪蓝。(粤语蓝、婪同音)
  (小议:借染房之形象,揭露官衙贪婪,社会黑暗。】
  6、茶居饼铺
  为赚六分钱,日日同人印饼,
  晓讲几句话,时时请你饮茶。
  (小议:把日日印饼的工人和能说会道的经纪并列,讽刺不公平的商业社会。)
  7、裁缝铺
  丧葛翩翩,总是包藏鬼骨,
  衣裳楚楚,并非褛错人皮。
  (小议:世态炎凉,人鬼共在。做人要透过“翩翩”、“楚楚”,分清人鬼。)
  8、药材铺
  莫道此间无父子,
  须知这里有君臣。
  (小议:借中药如君臣搭配,宣扬君臣父子的社会伦理观。)
  9、医馆
  天下至难医,无如恶毒妇,
  世间最灵药,莫若金银汤。
  (小议:借“恶毒妇”影射社会恶势力难惩;用“金银汤”揭露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实。)
  10、洋货铺
  有几件洋装,恰好将来送鬼,
  无一块烂货,正宜在此打幡。
  (小议:“打幡”是送魂一种仪式。洋装给鬼穿,洋货打幡用。反映群众仇视侵略者,抵制洋货的心态。)
  11、皮鞋铺
  远近驰名皆因好底子,
  往来悦意果实有面皮。
  (小议:好底子必驰名,有头面当然悦意。借皮鞋喻世态,一箭双雕。)
  12、打铁铺
  打斧头要十分老练,
  钻钉尾靠一步式夫。
  (小议:“打斧头”指代人购物捞取小利;“钻钉尾”喻反复交待清楚。以打铁揭示小市民心态。)
  13、钱庄
  鸦片成行,果是升仙有路,
  英银疏市,岂因穷鬼无钱。
  (小议:讽剌鸦片战争后,鸦片、洋币“西纸”在市场流通,百姓深受其害。)
  14、典当铺
  未必十分呆,始来上当,
  何须加一利,方好入门。
  (小议:入当铺的人明知上当,但用钱求急,加利息也无何奈何。】
  15、妓馆
  收买楼房屋宇兼田地
  为卖疳疔鱼口与麻疯。
  (小议:鞭笞妓馆生意,不但害得人卖田卖地家破人亡,还会让人染上疳疔麻疯等病症。)
  16、烟馆
  无求世上茶汤,何必洗钱当水,
  不食人间烟火,似能呵气成云。
  (小议:鞭笞烟馆,披露瘾子在鸦片烟馆吞云驾雾的状态。】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增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湛汝松)
  收集:湛锡其
  整理:湛汝松
  流传地区:增城新塘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