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谋:应变·应对-走为上计,鸿门宴刘邦尿遁
【以稿换稿】【繁體】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8 次 【小 中 大】【收藏】
【原典】
楚汉之际,项羽兵临函谷关,听说刘邦已先行一步攻破咸阳,并打算做关中王。项羽大怒,发令攻破函谷关,屯兵新丰鸿门;决定大飨士卒,第二天便发兵攻打刘邦。这时候,项羽有军队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项羽的谋士范增也极力鼓动项羽出击。
殊不知,刘邦的谋士张良曾经救过项羽叔父项伯的命。项伯得知项羽第二天要进攻刘邦的消息后,连夜骑马到刘邦的军营里找到张良,要张良赶快离开。张良不愿背叛刘邦,把项伯带来的消息据实报告。刘邦大惊失色,连忙要求面见项伯,认作亲家,希望项伯向项羽转达自己不敢擅自称王,正等待项王入关的意思。项伯答应了,并建议刘邦第二天一大早就亲自到项王军营主动谢罪求和。项伯又连夜赶回军营在项羽面前为刘邦说好话。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只带了随从百余人到鸿门拜见项羽,赔礼道歉、表白心迹。项羽于是设宴款待刘邦。项伯、范增作陪,刘邦方面只有张良作陪。
酒过数巡,范增多次暗示项王动手干掉刘邦,项王装着未看见不理。范增于是起身出外唤来武士项庄,要他进营帐表演舞剑,乘机杀掉刘邦。可是,当项庄舞剑时,项伯也拔剑起舞,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刘邦,使项庄无法下手。
张良一看情势危急,也连忙到军营门口唤来樊哙。樊哙一听情况紧急,便一手拿剑一手持盾冲入营帐、怒目而视项羽。项羽大惊,问是什么人,张良回答说是刘邦的卫士。项羽于是赏酒一斗,樊哙一饮而尽。项羽又赏生猪腿一根,樊哙把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剑切开便大吃起来。项王见他勇武,问能否再喝酒。樊哙回答说,“我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喝酒吗?”接下去便义正辞严地陈述刘邦破秦的劳苦功高,谴责项羽不该听人挑拨,诛杀有功之人。说得项羽哑口无言,请樊哙入座。
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叫樊哙与他一起出去。
刘邦出去后对樊哙说,“现在情况很危急,想就这样不辞而别,是不是不太合适呢?”樊哙回答说:“做大事顾不了细节,讲大札顾不了小的地方。
现在人家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还有什么可告辞的呢?”
这时张良也出来了,刘邦于是留下张良送礼给项王和范增,自己丢下随从,只与樊哙等四人抄小路悄悄回到自己的军营。并对张良说:“从这里走小路回去不过二十里,你估计我已回到军营中后才进去向他们送礼致谢。”
就这样,刘邦借上厕所之机而逃离鸿门宴。大难不死,缓过气来才得以大败项羽于垓下,自己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新说】
多么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泡尿啊!
假如那日刘邦不驾尿遁而匆匆逃离鸿门宴,中国历史恐怕就会改写一章了罢。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在敌强我弱,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一走以保全实力,另起炉灶或另图东山再起,实在是明智之举。
作为一种计谋,这种走当然不是五十步笑百步那种“弃甲曳兵而走”,而是主动退却;不是怯懦,而是明智。
在历史上,晋公子重耳走列国而成霸业,伍子胥一走而灭楚报父仇,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都是“走为上”的实例。
至于什么时候走,走向问方,却是费心思考决断的事情。
因此,绝不可小视了“走”的智谋。
【典源】
走为上计:“三十六计”最后一计:“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语另见《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
‘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鸿门宴刘邦尿遁:事见《史记·项羽本纪》。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