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谋:处世·涉世-人弃我取,白圭牟利致大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原典】
战国时代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推行各种改革措施,以加强统治。李悝大刀阔斧地废除了贵族世袭当官的制度,代之以按照功劳和能力来选拔政府官员,还制定了一部《法经》,以削弱贵族们的特权。在经济方面,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他推行了开发土地潜力,鼓励农耕的政策。
特别应提出的是,这些政策中有一项“平籴”法,即国家在丰收年成平价买进粮食,到灾荒年时以平价卖出,使粮价保特稳定。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魏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使它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了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这时有个名叫白圭的商人,他机灵地从李悝的“平籴”法得到启发,根据自己经商的经验和反复思考,想出了一条看似平常却很巧妙的致富牟利的成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在猜人都不要的时候我要,在别人要的时候我就给予。
白圭照这个策略,丰收时节农民们收获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缺粮,粮价随之便宜下来,就趁机大量买进粮食。与此同时,他抓紧卖出油漆和蚕丝等紧俏商品,因为这时不是割漆或收丝的季节,货源不足,物以稀为贵,价钱居高不下。
反之,到了收丝或割漆时节,这些物品大量上市,价钱下跌,白圭便买进蚕丝和油漆,卖出价格上涨的粮食。
白圭按照这种“人弃我取”的原则,在一般人没注意到的一买一卖之间不断牟利,逐渐成了当时的富商。
【新说】
任何谋略的要义一旦道破,人们都会觉得平淡无奇。然而,道理上的明白和在实际中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并因此而获得成功,完全是两回事。正如下棋,在旁观战者会认为自己比正在下棋的人聪明,一旦轮到自己上阵,常有无所措手足之累。
“人弃我取”这一策略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平常,但细细想来,敢于运用和善于运用,仍需具备相当的胆魄。
比如,现代的股票市场,风起云涌,变幻莫测,时而牛气冲天,时而熊市笼罩,时而低迷盘整。何时“吃进”,何时抛出,在一吃一抛中立于不败之地,大有“人弃我取”的用武之地。
又比如,气候条件恶劣,地理条件不利,军心涣散之际,皆不宜用兵,这是一般的常理。但现代战争中的“闪电战”往往是利用这些一般军事家所不取的不利条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出奇制胜的成功。
历史的和现代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到“人弃我取”,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按常规去思考和行动。白圭高明于一般商人之处,正在于有他自己的主见,没有像一般商人那样在价低时大量抛售,在价高时屯积居奇,而是灵活机动地随时而变,把“常理”认为的不利因素转化成了为我所用的有利因素。
在有主见之外,还需要有眼光,善于抓住突破点和契机。不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不善于抓住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的时机,盲目地或刚愎自用地固守“人弃我取”,也可能招致惨败。试想,大家知道了白圭致富之道之后,群起仿效,白圭的办法还灵吗?这时只能采取其他办怯,才符合“人弃我取”的策略,况且,有时候人所弃之的东西,并不是都有利可图,不随机应变地运用这一策略,也会栽跟头。
【典源】
人弃我取:语出《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白圭牟利致大富:事见《史记·货殖列传》。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