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智慧谋略

智慧谋略

中国智谋:兵韬·兵略-困兽犹斗,旬林父请罪获赦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原典】
  公元前597 年春天,强大的晋国派兵援救受到楚国进攻的郑国,兵临黄河时,传来了郑国已向楚军投降的消息。中军主帅荀林父知道情况发生了变化,主张撤军,想等楚军撤走后再去讨伐郑国,以惩罚它向楚国投降。
  但是,中军副将先■坚决反对这样做,他说:“我们晋国之所以能成为各诸侯国的盟主,正是由于军队打仗勇敢,大臣们尽心尽力。眼下听说敌人强大就后退,这不是大丈夫的作为!”
  先■不顾一切地率领自己统领的军队渡过了黄河。
  掌管军政事务的司马韩厥急忙对荀林父说:“先■带兵过河,要是打了败仗,您作为主帅的罪过就大了。不如索性进军,万一打了败仗,也好由大家分担罪责。”
  荀林父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率领大军渡过了黄河。谁知楚庄王已知道晋军过了黄河,突然进军。晋军在突袭下措手不及,都抢着渡河逃跑,被楚军打得大败。
  后来荀林父带着残兵败将回国。他认为自己这次失败负有重大罪责,请求晋景公将他处死。
  大夫士贞子这时上前劝说:“大王,千万不能这么做。回想三十多年前,文公率军与楚军在城濮会战,以弱胜强。晋军接连三天都吃的是楚军留下的粮食,但是文公却面带愁容。当时随从们都感到奇怪,都说:‘有了高兴事反而忧愁,难道有了忧愁的事反倒高兴吗?’文公回答说:‘只要楚国的相国成得臣还活着,我就高兴不起来。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抵抗,拼死搏斗,更何况一个大国的相国呢?’后来成得臣被楚王杀了,晋文公才喜形于色地说:‘这下没有人来害我了。’可以说这是晋国的又一个胜利,楚国又失败了一次。楚国从此两代都强盛不起来。”
  士贞子又接着说:“今天晋军的失败,是上天在警告我们。要是再杀掉荀林父,不是在为楚国帮忙,使他们胜上加胜吗?这样的话,晋国将很久都强盛不起来。况且荀林父进想着竭诚尽忠。退想着弥补过错。他是国家的捍卫者,怎么可以杀呢?他这次战败,像日食月食一样,是不会损害日月的光辉的。”
  晋景公被士贞子的这番话感动了,赦免了荀林父,恢复了他的官职。
  
  【新说】
  这则故事由赦免一个臣子而引出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话题——困兽犹斗。
  既是兽,必然有其勇猛的本性,搏斗也就是其专长。即使在被围困时,仍要拼死搏斗,不甘束手就擒。这虽是一种比喻,却也体现出一种精神——
  不甘心,不服输,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现在人们怕言“斗”,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余悸。其实,人生一场,本身就是由大大小小的“斗”组成的,与自己斗,与别人斗,与自然斗,与社会斗,当然,这里的“斗”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理解为一方消灭另一方,而应当理解为一种进击拼搏的精神。
  斗的方式有多种,智斗、巧斗、勇斗、蛮斗、持久地斗、迂回地斗等等。
  困兽之斗只是其中一种。困兽之斗,结果已不重要,因为处境既定了是敌众我寡,下场肯定凶多吉少。重要的是那种明知是粉身碎骨也要搏斗的气概,是那种决不屈服的精神。
  
  【典源】
  困兽犹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荀林父请罪获赦:事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