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智慧谋略

智慧谋略

中国智谋:兵韬·兵略-因敌制胜,吴起坦言魏武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原典】
  魏武侯对吴起说:“如今秦国在西面威胁着我们,楚国在南面像衣带一样横阻着我们,赵国在北面扼制着我们,齐国在东面紧逼着我们,燕国在后面可以横断我们,韩国在前面据守着我们,六国的军队在各个方面团团把握和防范着我们。我为此十分忧虑,您能给我出个解决难题的好方法吗?”
  吴起回答说:“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以早有戒备这件事最为重要。
  您现在就已经有了危机感,思想上戒备起来了,以这样看,灾祸已远离魏国了。
  “请允许我在此分析一下周围六国各方面的情况:
  “齐国人性情刚烈,国家富裕,君臣骄横奢侈,轻视民众,政令松驰,军心不齐,后阵兵弱。如果用兵分三路的方法,以左右夹击,另一路追击,就可以攻破了。
  “秦国人性格倔强,国家地形险隘,政令严酷,不尚谦让,战斗力强,虽然分散却能各自为战。所以必须先用小利引诱,然后乘混乱之机袭击散兵,并设伏兵,待机歼灭。
  “楚国人性格柔弱,政令紊乱多变,民众疲困,军队难以持久战斗。所以攻击他们应是袭击和骚扰他们的驻地,先动摇和挫伤他们的士气军心,然后以机动灵活的战斗部队实行突然性攻击,这样就可击垮他们了。
  “燕国民众朴实谨慎,少诈谋。军队善防守而不善机动出击。打击这种军队的办法是和他们接触而逼迫他们,或是凌辱后迅速远离,奔袭他的后才,然后进行周旋。考虑好自己军队的调配,避免打遭遇战,就可以打败他们并俘虏将领。
  “三晋人民性情温和,政令稳定。民众疲于战乱,兵士缺乏拼斗的意志。
  所以说赵韩二国缺乏实战的价值。摆开阵势进行压制再迅速追击,可以制胜。”
  
  【新说】
  初听魏武侯描述魏国的边界形势,似乎觉得魏有了“四面楚歌”的威胁,不禁也为魏国捏一把汗。然而,待听了吴起的一番分析之后,顿时又觉魏国之围并不难解,只要把握住了敌人的特性、优点或缺点,便可以避开他们的优点,针对着他们的缺点,以具体不同的策略来逐一攻破。这就是所谓的“因敌制胜”。
  看起来,这个道理似乎颇为简单,其实这是个重要的又往往被人忽略的谋略。说起谋略来,人们总是会头头是道地讲起空城计、美人计、苦肉计什么的,而遇到战事时也总想拿些计谋来对号入座,以便得神力而制胜。有时由于事物的繁杂性,难以找到适当的计谋,就使人有不知从何下手之难。
  其实,古人的每一个谋略都是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况而制定的,由于情况的多变而使得谋略变化万端。
  就如孙子曾说:“人们都知道我取胜的一般战法,但不知道我是如何取胜的。所以,每次战争取胜的方法都不同,战术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用兵的规律就像水一样,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那么用兵的规律就要避开敌人的坚实精锐之处而攻击他空虚疲弱的地方,水总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它的流向,用兵则要依据敌情来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情状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典源】
  因敌制胜:语出《孙子·虚实》:“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装胜。”
  吴起坦言魏武侯:事见《吴子·料敌》。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