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谋:兵韬·兵略-先礼后兵,刘备大义劝曹操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原典】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包围,处境危难,孔融派人请来刘备的军队解了围,紧接着,徐州太守陶谦又向刘备告急,称徐州被曹操兵马围困,请刘备派兵解围。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冲入曹军,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徐州城内。
陶谦请刘备进入府衙,拿出徐州印信交给刘备说;“现在国事纷乱,朝纲不振。你是汉朝宗亲,正该力扶社稷。我年老昏庸,愿将徐州相让。”
刘备推辞说:“我功微德薄,今天来救助本是出于大义,哪敢有吞并之心?”
在一旁的官员们见这样推来推去难以有结果,劝解说:“现在曹操兵临城下,最好先商议退兵之计,以后再议让位之事。”
刘备认为这个建议不错,便说:“我先给曹操写封信,劝他退兵,要是他不同意,再同他交战也不迟。”他在信中写道:“国内现在忧患无穷,董卓的余党还没有肃清,到处都是造反的农民,你应以朝廷为重,不要图报私仇。如果你撤走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将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后大发雷霆地说:“刘备是什么人,竟敢来教训我!把送信的人拖去斩首,我倒要看看刘备到底有什么能耐!”
曹操的谋士郭嘉劝解说:“刘备远道而来,先以礼相待,行不通再动兵。
我们应该用好话去安慰他,以松懈他的斗志,然后以兵攻城,这样就可以获得成功。”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劝告,善待送信的使者,并给刘备写了回信,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吕布已攻克兖州,正在进攻濮阳。
曹操得到消息后心惊肉跳,大叫:“兖州丢失,我们无家可归了,立刻撤出徐州!”
郭嘉下令撤兵,并对曹操说:“我们可以趁机给刘备卖个人情,说看在他面上,我们退兵了。”
曹操心领神会,重新给刘备写了一封信。
【新说】
常言说:“兵不厌诈。”这话虽有道理,但时常如此,不免让人觉得有偷鸡摸狗的小人之感,老是靠阴谋诡计取胜,正如专门趁火打劫,会遭人们耻笑。
倘若对胜利有充分的信心,或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义性与合理性有充分的信心,总应该表现出大家风范,以信义为准则,一举一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先礼后兵”,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公平的竞争,必须依规则行事。没有规则,就谈不上公平,不公平的竞争,即使赢了,却在道义上输了,很不光彩;公平的竞争,即使输了,却在道义上赢了,虽败犹荣。照此来看,“先礼后兵”也充分体现了公平竞争的规则。
鲁迅先生生前最痛恨那些专门躲在阴暗处放冷枪射暗箭的无耻之徒,并且认为在亮处明火执杖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阴暗之处的敌人。因此,在遵守竞争规则的同时,也应防范阴险之敌,以免作出无谓的牺牲。
“先礼后兵”是不适用于小人的。因为小人寡廉鲜耻,毫无规则的概念,应该毫不客气地把他们逐出竞争场,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先礼后乒”并不意味着软弱;“兵”(强硬手段)是“礼”(规则)
的后盾,二者相辅相成。
照规则行事,自有王者的气度。
【典源】
先礼后兵:语出《三国演义》第十一回:“郭嘉谏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刘备大义劝曹操,事见《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