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智慧谋略

智慧谋略

中国智谋:权术·权谋-及锋而试,■王用才挽狂澜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原典】
  ■王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同明英宗朱祁镇是异母弟兄,英宗接替王位时,他被封为■王。
  英宗是个昏庸腐败的君主,朝廷的军政大权都落入了太监王振的手中。
  1449 年7 月,王振为了扩充权力,极力鼓动英宗出兵征讨蒙古族首领也先。
  英宗不顾其他大臣的坚决反对,接受了王振的意见,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北征也先,让■王留守京城。
  不料,明军一触即溃,英宗退守距怀来县城二十里的土木堡,被蒙古军队四面包围,十多万明军死伤,王振被乱军杀死,英宗被俘。这年8 月,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人心浮动,朝廷一片恐慌,大臣们聚集在宫廷中号啕大哭。皇太后下令由■王主持国政。商讨对策。大臣徐■主张迁都,于谦则力主保卫京城。■王否决了南逃的主张,决心守城,将守城重任交给了于谦。
  这时,明朝的精锐部队已在土木堡被消灭,北京只剩下十万老弱病残之师。于谦征得■王同意,从各地调集援军,运输军粮,北京的防务逐渐巩固,人心开始安定下来。
  ■王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总揽兵权,将土木堡事变的祸首王振抄家灭族,让众大臣把王振的三个爪牙打死在朝廷之上,民愤渐平。接着,朝廷众臣拥立■王登上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也先本来想以英宗为人质,逼迫■王投降,但遭到■王拒绝。于是,也先领兵攻打北京,北京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也先在勒索未得逞,进攻又被打退的情况下,被迫于第二年释放了英宗,英宗回到北京,被■王送往南宫居住。
  
  【新说】
  趁着刀锋锐利之时赶快使用,趁着将士士气高涨之时奋勇杀敌,就如同趁热打铁一般,不可懈怠。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用也会懒惰。有才能的人选择英明的主人,总想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而不愿碌碌无为,虚度时光,所谓“人尽其才”,就是告诫用人者要充分理解人才难得的道理,理解人才渴望得到任用的心理。
  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不仅锐气会随着时间丧失,而且也有可能产生背弃的念头。于谦在社稷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王尊重他的一腔热情,及时委以大任,结果给了于谦报效朝廷的机会,挽狂澜于既倒,使明王朝免遭灭顶之灾。
  也有相反的事例,比如岳飞,立志誓死抗金,却落得“仰天长啸,空悲切”的下场,国破家亡,山河疮痍,生灵涂炭,全不在当权者的忧患之中,更何谈及时任用壮志凌云的英才!
  及锋而试,首要的条件是真才实干,唯才是用,刀刃必须是锋利的,才可能用来拼杀;武士必须是勇猛的,才可能用来冲锋陷阵;谋士必须是卓越的,才可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唯才是用,就要求打破其他的障碍,比如年龄、资历,过去的功劳,关系的亲疏等等,这些都有碍于及时重用有才能者。这个标准不坚持,将大失人心。
  诚信也十分要紧,有才无德,野心勃勃,贪得无厌,这样的人受重用,比使用庸人更危险。遇上野心家、贪婪无耻之徒,宁可弃而不用,否则无异于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
  还要记住,刀在不断地使用中才会越发锋利,人才也要不断地磨炼,才会越发炉火纯青。
  
  【典源】
  及锋而试: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王用才挽狂澜:事见《明史·英宗前纪》及《明史·景帝本纪》。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