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追忆里的黄浦江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金鹿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昔日云游赣地,如今栖居他国,耐人寻味也是最不堪回味的是一丝一缕由细微末节处无声无息飘绕而来的对故乡的眷恋回忆。当年下乡,在万籁俱寂的落霜冬夜,偶尔听见山那边几十里外浙赣铁路线上火车的轰鸣,思绪陡然被牵回人车熙攘的上海北站。那是故乡的召唤。漫长无望的十年插队生涯中,茫然若失的是在客乡从来没有耳闻自儿时便熟悉的黄浦江上来往轮船汽笛的长鸣短唧。时下寄寓美国,在万物争生的仲春拂晓时分或凉风习习的初夏暮霭之际,时常能听到远远的密西西比河上过往船队的汽笛声。笛鸣虽然单一平直,不像黄浦江上千船百舸声调各异的汽笛,却又似曾相识,尤其是由“春眠不觉晓”的酣睡中醒来听闻汽笛声,恍惚间置身于幼时在上海的家居,真想敞开窗扉,闻一闻黄浦江边潮湿清新的空气。这是去国已久的眷恋。
近来在因特网上随意浏览《新民晚报》,隔月的一条新闻报称上海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继数座大桥隧道横跨或穿越黄浦江之后,年内也就是迈入新千年新世纪前夕在外环线建设中由吴淞至浦东三岔港间开工铺设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沉管隧道以为越江通途。又是黄浦江,在记忆中与故乡同在的黄浦江!隐伏多年的遥想追忆在深秋子夜时分奔涌而出,久久不能抚平挥去。
一般上海人熟悉的黄浦江,指的是南起十六铺,北至外白渡桥或最多延伸至虹口公平路码头的外滩这一段。再往下杨树浦一线多为工厂区,没有游人憩息处,而江湾及复兴岛一带离市区更远,通常也不在上海人流连忘返的去处之内。因此常人对黄浦江的认知,基本上不超出对外滩的印象。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轨电车仍然行驶外滩。当一路叮当的绿色单辫子电车驶上外白渡桥时,回声在桥下隆隆作响,巨型钢梁连同固定它们的成排大铆钉在车窗前连连晃过。透过钢梁的空间,可以看到苏州河水同黄浦江水在两江会合处融汇,时不时浮起一闪即逝的漩涡。挣脱了高楼铁桥的束缚,那真是一片宽大明亮的水域。庞大的钢轮与挂帆的木船甚至划桨的舢板互不相让,各借各的水道竞行。容不得你看个究竟,电车驶下外白渡桥南堍,外滩公园(正式名称是黄浦公园)的葱郁林木使你一时间看不见黄浦江,只能转而关注前面笔直延伸的电车轨道和路旁鳞次栉比花冈岩基石的高楼大厦。令人兴奋的日子是在父母带领下乘人力三轮车经由外白渡桥去十六铺盐码头街的亲戚家。记忆最深的是在雨天乘坐人力三轮车。蹬车的工友很关爱小孩,个个会帮你细心抖落好乘客车篷前的挡雨帘。帘子遮上后车篷内黑漆漆的,只有耳窗和挡雨帘缝隙处漏进几缕光线。上外白渡桥是很艰难的事,蹬车工友一律下地拽着车上桥,有时候大人也会下车帮忙推。作为孩子的我们并不甘心闷在黑暗中,于是掀开挡雨帘窥看外面雨中的世界。隔着头顶上被雨淋得湿漉漉的灰褐色钢梁,上海大厦巨大的楼影耸入雨云之中,高不见顶。东面雨蒙蒙的江面上有巨轮缓缓地航行,间或鸣响一下汽笛。桥下不时传来摇橹划桨的水声,但见有篷小木船在车轮滚滚的桥面下滑行而过,竹篾船篷间的舱板上,柴灶正顶着细雨逸出淡淡的炊烟。车到桥顶,蹬车工友上车把住车龙头,吩咐停当,下桥俯冲的激动人心时刻便到了。雨丝不知什么时候化作了雨点,噼噼啪啪打在挡雨帘上。三轮车的避震弹簧随着车身的上下颠动吱吱作响,路边的行人,树木,高楼在帘缝外越来越快地闪过,直到你不再能辨认飞速晃动的是人,是树,还是楼。当悬着的心终于着地的时候,车速开始慢了下来,只听得胶轮在湿漉漉的柏油路面上一路压水的兹兹声和带水溅上后轮叶板的淅沥声。这时候掀开挡雨帘再看,三轮车常常已经接近南京路口,正在和平饭店和中国银行大厦门前行进。
紧邻外白渡桥南堍,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会合处的外滩公园是记忆中有关黄浦江的另一魂牵梦萦所在。这座公园已不复存在,报载改为立有名人雕塑的音乐广场。九十年代中在去国多年后因公务返沪,竟未得闲空走访这里的变化。尽管遗憾,反过来却也觉得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美好瞬间没有因旧地重游而改观,平添一份诗意的价值。当时的外滩公园真是很小,精致的花坛,葱茏的树木,欧陆风情的园门和路灯都不能掩饰它小的窘处,但得天独厚的位置使它自有舒坦开阔的一面。由于处在两河的交汇处,公园向东的防洪堤外是黄浦江在外滩一段最宽阔的江面。虽然谈不上烟波浩淼,却也是数百上千米江流一览无余。尽管水质差强人意,远远不及日后见到的纽约东河或芝加哥密西根湖的碧水清波,不过在东风拂面的日子里,也可体验黄浦江水略带泥土味的湿润沁人心肺的舒适。这是一种在拥挤高楼和嘈杂人流以及车辆废气噪音挤压下难得的惬意。隔苏州河北望是国际海员俱乐部大楼,西侧便是巍峨的上海大厦衬托下气势如横空出世的外白渡桥。这里是外滩著名的摄影景点之一。作为一个当年的中学生,口袋里并无足够的钱财满足请人摄影留念的奢想。受好奇心驱使加上不倦的探索努力,终于发现有教如何摄影及冲洗放大的书,也可在南京路各家照相器材商店花不多的钱按日租用照相机,同时还买得到现成的显影,定影液以及不同感光性能的光纸,绸纹纸等,于是在一段时间里与志同道合的同学频繁出入外滩公园,以相当于请人拍一张照片的代价,摄得并洗印出多张甚至数十张各种取景位置的照片,一样的上光处理,花边裁切。不夸张地说,有些绸纹放大的处理效果比摄影点摆出的样品似乎还要好。三十多年后的现在只要一闭眼,就能想见大厦楼影衬映下弧型铁拱高悬,V型钢梁垂吊的外白渡桥的上佳取景,而每次付公园门票钱的那一丝心痛,竟然也留存至今。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