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崇山峻岭中的傈僳族村寨

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在傈僳族主要聚居的云南北部的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明显,从山脚到山顶的几千米就有热、温、寒三带的气候,这些地方居高临下,适宜傈僳族长期******后的定居,既利于防御,又避免瘟疫。也因此,傈僳族的聚居区至今交通、信息、经济相对滞后,民俗民风保存完整。

由于居住分布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不同,傈僳族的住房形制也不尽相同。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同乐寨是清一色的木垛房,顺陡坡而建,山墙朝向山坡,从对面望去,整个村寨像一群展翅的飞鸟。每幢木垛房靠山坡的那面山墙建在实地上,靠山脚一侧砌石头墙与之同高,使木垛平正;底层的空间圈养猪、牛。房屋四周一律用5米长、20厘米粗的去皮杉木,两端砍成凹形槽,墙角交叠,中间竖立木卡榫连接固定两边杉木成长方形木楞墙壁,木垛间没有一丝缝隙,室内几乎没有光线。屋顶为缓斜坡,覆盖顺纹劈成薄片的木板,整个木垛房像个大木匣子。大一点的房子隔为里大外小两间,里间为居室,中间置火塘,一家人围火塘吃饭,在火塘四周搭板铺睡觉,装粮食的大木柜靠墙放在四周。外间设大锅煮猪食,在空地上放烧柴、农具、杂物。

在怒江上游峡谷聚居的傈僳村寨都建在高山的半山上,其民居俗称为“千脚落地房”。说“千脚落地”虽有些夸张,但也足以形象地说明峡谷温热的气候和山高坡陡的地理条件。在雨季时,“千脚”阻力最小,使山洪顺利倾泻而下,又很快干爽,免受潮气。而且不需挖地动土,不必移石砌墙,对木料没有过高要求,长短皆用,在生态脆弱的高山峡谷也算环保建筑。“千脚落地”是因建房时先在确定的屋基上依斜坡程度和住房面积打进数十根到百余根木桩为基桩,以保证居室楼板的平正。基桩打好后,除四面留几根高柱作为整个房屋的立柱外,在密集木桩所形成的平面上满铺竹篾编织的楼板,还有竹篾围墙,所有结构皆用竹篾绑扎。屋顶铺苫草或盖木片瓦,近几年,已陆续换上了大块的水泥波形瓦。房门开在山墙一侧,有廊道,可做晒台,平时穿的衣服都搭在这儿,也是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随着怒江峡谷的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通路的村寨将很快会改变面貌。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