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水巷
【繁体】 作者: 李修平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走进古典的水巷,是在太湖踏青、无锡赏梅之后的一个早春二月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水乡独特的清新,阡陌水巷里飘逸着江南古典的神韵,我知道,这便是我神牵梦绕的周庄了。
我急切地投入到周庄温馨的怀抱,漫步于幽静的水巷古道。窄窄的巷道,阡陌纵横。幽幽清流穿过井字形街道,两边是清一色的木板阁楼。临街的铺店一家挨着一家,有的卖字画、古玩,有的卖水乡特产,有的卖陶器名瓷,有的在吹拉弹奏,还有的专营早已消失了的油纸伞和针织女红,一镇人家讲着地道的江南话,若要上前问价,都是笑脸相迎,说的是并不标准的普遍话,买与不买脸上都是一汪如水的温柔。这让我感到一种由衷的亲切。
踏着古拙雅朴的石桥,细数道道青石,我似乎是在寻觅着一段千年承袭的风霜。融身古风之中,真不知道自己是何朝何代的子民。我知道,当历史穿越千年、数千年风雨,跨入由机械、数字主宰的当今时代,那种“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水乡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貌了,而周庄却能于岁月沧桑之中保持一种不变的姿态,犹如一位遁世高人,让我们还能从它的身上领略一点江南水乡的历史真迹。真的,我是太幸运了。尽管听不到犁耙水响,看不到长天白鹭,也没有稻香麦浪,但我知道,这就是经典的江南了,是消失的传统江南的缩影。镇不大,巷不曲,但寸土皆有古意,一砖一石、一字一画、一颦一笑、一草一木都显现出明清遗风。走进古巷,水是最奇妙的景观。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环抱着整个镇子,犹如一片睡莲静静地躺在碧波之上。四条井字形的水路流贯,形成八条巷道,居民楼阁依水而建,巷道间架设着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石桥,巧妙地把水、路、桥、宅串联一起。水巷里小舟往来穿梭,妇女浣衣淘米,几乎就是一幅复活的清明上河图。
我就这样地走着、看着、想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的心能否寻到一处这样的归宿吗?历史离现代人是越来越悠远了,而先辈们凭血汗与智慧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如同风卷残云一般一点点的消失,以至于我们只能从考古的成果中去领略古代文化的一鳞半爪了,从此种意义上讲,古典周庄的存在的确是后人最大的幸事了。
轻踏着石板路面,跨过弯弯石桥,穿过深深水巷,我走到杨柳拂水的南湖,浣衣少女的琅琅笑声与舟船里的琴韵酒香糅合在带有水草鱼腥的空气中,让我感动而沉醉。在成排的小船中,我独自租了一艘雕有彩图的木舟。摇船的竟是一位芳龄女孩。她轻轻地扶我入舟,解下缆绳,船橹吱呀作响,小舟便轻轻地落入湖面。那女孩边摇船边与我对话。她说,在她的这条小船上坐过世界各地的游客,连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的官员都坐过她的船呢。她告诉我:“先生还不知道吧,我们周庄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啦!”语言中显露出一种无比的自豪。女孩舒展的笑声,和着欸乃之声,和着我的心波,与湖面上无数的漩涡悠悠的回荡,一切都变得柔得不能再柔了。我斜倚船舷,极目望着远方,心在这一刻进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详。
小船穿过一条弧形小桥,缓缓地荡入街中水巷。“咫尺往来,皆为舟楫”,不时有渔舟超越。据说周庄的水产小吃极富特色,可惜我暂无口福,舟中未备蚌、虾、鱼、田螺之类,只有我的宁静的返璞归真的心灵。摇船的女孩似乎参透了我的情怀,坐在船头,任凭船儿飘荡。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水道两边是一条条方形的石块砌成,石缝里生长着绿绿的苔藓,不时还有青青的藤蔓垂落,而立于两岸之上的是两排相对应的阁楼和阁楼的主人。偶尔有人走出阁楼,款款地走到水边,或淘米,或担水,或洗衣,标致的一个个人儿映入水底,倒映成一张张笑脸,看我。
离开小舟和摇舟的女孩,再次踏上石坎,进入古巷,我似乎刚从梦中走来。当我登上沈家阁楼回望我走过的古巷时,竟然是游人如织,万头攒动,我的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种淡淡的不可名状的忧虑,袖珍的周庄承受得住风云而至的众多游人的脚步吗?古典的周庄人经受得住世风不古物欲横流的诱惑吗?但愿,但愿我的忧虑是多余的。人生的这一段美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今宵酒醉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里还有周庄的淳朴、宁静吗?别了,我的古典的周庄!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