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走遍世界(欧洲)之德国柏林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年轻而古老的首都•柏林
    柏林作为1990年10月两德统一后的首都既年轻又古老。它位于欧洲的心脏,是东西方的交汇点。城市面积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园、森林、湖泊和河流约占城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整个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宛若一个绿色大岛。人口约339万。
    柏林是著名的欧洲古都,始建于1237年。建城人是勃兰登堡边疆伯爵阿伯特,因伯爵的绰号叫“熊”,后人就一直以一只站立的黑熊作为柏林城的城徽。1415年,柏林—科恩成为勃兰登堡邦国的首府。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定都柏林。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统一,东、西柏林也再次合并为一个城市。次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决定,柏林为德国统一后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
    但柏林也曾是德国纳粹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本营。1945年纳粹战败后,苏、美、英、法4个战胜国分区占领了柏林。此后随着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成立,柏林便分东、西两个城市,1961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修建了柏林墙,将东西两区隔离。
    柏林是欧洲的旅游胜地。这里有很多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群。古典与现代建筑艺术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体现了德意志建筑艺术的特色。1957年落成的会议大厅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屋顶是向上张开的蚌壳状。在其北面,过去的帝国国会大厦已部分修复。1963年建成的交响音乐厅和著名建筑师路德维希设计的国家现代美术馆风格新颖。古老的德皇威廉一世纪念堂两侧,建有八角形的新教堂和钟楼。附近还有20层的钢铁玻璃结构的欧洲中心大厦。长达1.6公里的“菩提树下大街”是欧洲著名的林荫大道,它是由腓特烈二世主持修建的,街道宽60米,两旁绿树成荫。现代化的旅馆商店和已修复的富丽堂皇的古老宫殿分立两侧。大街西端是按照古希腊雅典卫城城门式样建造的勃兰登堡门(右图),用乳白色花岗岩筑成,门高20米,由前后各6根陶立式圆柱支撑,分成5个入口处,城门上竖立着一座铜制的希腊胜利女神维克托里亚乘坐战车的雕像。雄伟的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堪称德国近代史的见证人。大街东端是乐园广场,广场南边从前是普鲁士王宫,二次大战中已化为废墟,现已辟为马克思—恩格斯广场。马恩广场一侧有用巨型玻璃镶嵌的宏伟的“共和国宫”。附近矗立的电视塔高达365米,在200多米处有一球形旋转餐厅,从这里可以俯瞰柏林全市的风光。乐园广场北面是著名的“博物馆岛”,这里集中了国家美术馆等多个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国珍贵的艺术品。
    柏林也是德国文化最大的对外窗口。柏林有3所歌剧院、150家剧场和剧院、170座博物馆、300座画廊、130家电影院和400家露天剧场。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历史悠久的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都是世界著名学府。此外,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
    柏林作为德国主要的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机器制造、化工、印刷、纺织和食品加工等。
    柏林还是国际交通枢纽。1838年柏林-波斯坦铁路通车,揭开了欧洲铁路时代的序幕,1881年,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在柏林投入使用。柏林地铁始建于1897年,战前全长达75公里,设有92个车站,为欧洲最完善的地铁系统之一。现在的柏林有3个主要机场,3座国际性火车站,公路长5170公里,公共交通网2387公里。
    1994年4月5日,柏林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德国的老城风貌、富丽堂皇的剧院、经典的宫殿建筑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柏林曾经是一个分裂的代名词,现在它却成为和平统一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象征。统一后的柏林很快就适应了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柏林曾经是一个分裂的代名词,但是现在它却成为和平统一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象征。德国重新统一后,柏林也似乎有了一个令人憧憬的、激动人心的未来。它拥有大片的森林、湖泊以及人工运河,实际上柏林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绿地和草场。
    波茨坦在这片绿地之间,在城市的南端,有一座宫殿,虽然它在历史上的使命早已完成。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洲近代史大部分都是在这儿形成的——这就是波茨坦,1945年同盟国瓜分欧洲及分裂柏林的波茨坦会议就是在这儿召开的。
    国会大厦国会大厦是德国最经典的建筑之一,它最初就是作为德国的政府所在地而建造的,如今又再次成为重新统一后的德国政府的所在地,但建造它的钱却来自法国,是普法战争的赔款。
    勃兰登堡门和柏林墙1806年,拿破仑从勃兰登堡门上面掠走了胜利战车雕像。1961年,整个勃兰登堡门都消失了,消失在柏林墙后。柏林墙于1961年8月13日一夜之间便建筑完工。它有4米高,161公里长,无论它曾经在柏林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而今都已确确实实地交付给了历史。现在柏林墙已经拆除,砖墙大部分被爱好收藏的人拿回了家,勃兰登堡门再次允许车辆通行,但私人汽车仍是例外。
    菩提树下大街柏林最具有普鲁士风味的街道当属“菩提树下大街”,它通往柏林最辉煌时期建造的宏伟建筑。今日沿着这条优雅的林荫大道漫步,仍能依稀感受得到这座城市昔日的气息。
    国家歌剧院国家歌剧院建于18世纪,它最初是腓特烈三世3个女儿的住宅。歌剧院唤起了帝国时代柏林的氛围。这种氛围极其优雅,而有人却称之为颓废。剧院的广场是由两座大教堂架构起来的,其中一座是德国教堂,为路德会教友建造的;另一座是法国教堂,为胡格诺派×建造的。剧院本身是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最早设计的建筑之一,他是柏林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重要的设计师。申克尔在前往意大利的旅途中看到了这种建筑风格,对它深为钦佩和倾倒,因此模仿建造了这座剧院。
    博物馆申克尔还设计了博物馆岛上的第一个博物馆——古代博物馆,目的是为了保存腓特烈三世的王室珍宝。随后他在岛上又建立了4个博物馆。在古代博物馆建成的时候,王室珍宝数量不多,但是当考古学家开始发掘埃及、小亚细亚和土耳其的古代遗址并将文物辗转运回德国后,就不得不建造新的博物馆容纳越来越多的收藏品。
    具有巴比伦庙宇风格的佩加蒙博物馆是专门用来收藏源源不断从土耳其运来的古文物的。博物馆内还有一个巴比伦伊什塔尔城门,它是在公元前6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建造的。
    佩加蒙祭坛建于公元前180-160年的佩加蒙祭坛是献给宙斯和雅典娜的,它的中楣展示了神和巨人之间的一场大战。佩加蒙祭坛是从一座山顶一点一点运来的。这座山所在的城市最初属于希腊,然后属于罗马,现在属于土耳其。既然一座城市的历史都能如此频繁的易手,那么这座祭坛来到德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亚历山大广场随着小说和电影《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成功发行,亚历山大广场成为柏林的象征。然而,它实际上是以一个俄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这就是1805年访问柏林的亚历山大一世。18世纪,这里的道路通往德国各个角落。现在它上面有高速铁路,地下是3条地铁线,还有无数汽车线路从旁边经过。战后,这儿的建筑几乎都是玻璃和混凝土建筑,环绕着人民友谊喷泉,和柏林市中心最著名的聚会地点——世界钟。正像它的名字一样,世界钟显示着世界各大城市的时间,因此在这儿约会找不到任何迟到的借口。
    腓特烈大街若想寻找老城风貌,应该去腓特烈大街。这条街曾经到处是咖啡馆、酒吧和饭店,人们称之为“欢乐角”。它在战争中曾饱经磨难,但是现在又复苏了,战前柏林的著名剧院也再次开始兴旺起来。
    这些剧院富丽堂皇,包括大都会剧院、德意志剧院和著名的柏林剧团。柏林剧团是由德国最著名的剧作家布莱希特建造的,他的塑像就矗立在剧院前面,供人们瞻仰。但是,柏林的戏剧界并不总是布莱希特那样的高格调。也有通俗的表演。本世纪20年代时柏林最出名的就是被称为卡巴莱的歌舞表演和杂耍表演。现在柏林东部的夜生活也正在复苏,在剧院,在酒吧,在舞厅。
    蒂尔加滕公园腓特烈三世留给柏林人最好的礼物是蒂尔加滕公园,尽管这儿的树林和湖泊本来是作为他本人的猎场而设计的。但从那以来,处在市中心的蒂尔加滕公园,却使一代又一代的柏林人都享受到了满园的绿色与宁静。
    蒂尔加滕公园也是现代建筑爱好者猎奇的好地方。交响乐团音乐厅是先锋派建筑师汉斯•沙龙设计的,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就在这座音乐厅的中央演奏。国家图书馆也是沙龙设计的,就像交响乐团音乐厅一样,建筑是不对称的。
    包豪斯艺术学校是由格罗皮厄斯设计的,国立现代艺术新画廊由密斯•范•德•罗厄设计。他们俩人都曾任包豪斯艺术学校的校长。19世纪的马太教堂在众多现代建筑环绕之中无疑显得太守旧了。不过这或许是对人们的一种极大安慰,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欣赏新潮的现代建筑。
    会议大厅有一座建筑物绝对超前于时代,这就是会议大厅。在它刚建造时,因为设计太复杂,屋顶曾于1980年坍塌。
    忘忧宫波茨坦在柏林的西南端,它曾经是一座沉睡的城镇,腓特烈大帝的父亲,腓特烈一世在这儿建造了宫殿和自己的王宫。尽管父亲的宫殿很宏伟,但是腓特烈大帝却并不喜欢。因此,很自然,他造了另一座宫殿。后来,他又建了一座宫殿接待客人。他把第一座城堡叫做忘忧宫,但是事与愿违,这座城堡耗费了他大量资金,并引起了他和建筑师的激烈争吵。终于,腓特烈对此事感到厌倦了,他希望这座宫殿仅在他有生之年存在。幸运的是,建筑师对他的话置之不理,所以忘忧宫今天仍巍然屹立。
    宫殿几乎处处都以洛可可风格精心装饰,使以后的修复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也许因为太富丽堂皇——宫殿完工以后,腓特烈大帝仅占用了其中5个房间,包括寝室、书房和图书馆。在忘忧宫城堡完工后,又用了5年多时间,才修好了它的花园。
    克罗伊茨伯格区克罗伊茨伯格区在柏林市中心以南,周围环绕着施普雷河,它没有任何宫殿,但是有自己精美的城垣。克罗伊茨伯格区是柏林的缩影:是由不同部分、不同阶层、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组成的集合体,令人眼花缭乱。
    最初克罗伊茨伯格是一个村庄,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当时乡下来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在日益增多扩大的工厂中工作。他们需要廉价的住所。20世纪60年代,又重复了这一格局,但这一次,劳动力来自国外。
    德国年轻人到这里来逃避兵役,因为这里当时是西德唯一未实行兵役法的地方,他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练习枪法上。如果他们没有搬进来,也可能许多建筑都会因为年久失修而损毁。这些建筑物幸存下来,许多得以修复,甚至“改建”了。这儿的许多×工人来自土耳其,他们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地方。在土耳其人区有和伊斯坦布尔一样的出售烤肉串的酒吧和集市,空气中充满了土耳其食物的香味。
    在这样一个大都会式的内城区,竟然还制造德国最好的葡萄酒,这实在令人吃惊。这附近就有一个葡萄园酿造的优质葡萄酒,产量极少,只有在正式的城市仪式上才用。
    克罗伊茨伯格,整个地区从外表看来变得比以往体面了许多,这都是有赖于先锋派的艺术家们给这个地区注入了活力。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儿,就像柏林其它地区一样,尽管有悲剧,有动荡,但是人们的生活仍在继续,柏林仍然存在。无论是在卡巴莱歌舞表演、时俗讽刺剧中,还是在政治生活中,柏林一直反映着欧洲其它地区的形势。而且常常影响着欧洲一些地区的形势。
    现在的柏林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仍有着激动人心的未来。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