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华夏饮食

华夏饮食

清代饮食文化杂谈

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好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意思是说财富再多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唯有吃最实惠。所以有人总结:穿是威风、吃最受用、赌是对冲、嫖是全空。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探讨钻研。

清代的菜系,大略分十个,其中江苏就有五个,即江宁(南京)、苏州、镇江、扬州、淮安,虽然相距都在百里之内,但各成一系,很有特点。清朝人主要的是官宦家庭对吃比较讲究在《红楼梦》记诉刘姥姥进大观园,茄母请她吃饭。凤姐夹了一道菜问刘姥姥是什么,刘姥姥摇头。凤姐说是茄子。凤姐说:把茄子刨了皮,切成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胸脯子和香覃、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切成丁,拿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抄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你吃的茄子。一道烧茄子能想到极致,做到极致,的确是烹饪的极致,粗菜细做,家常菜细做这是官府菜的一大特点。

清代的李渔号笠翁和袁枚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美食家,他们分别著有《闲情偶记》《随园食单》都是非常杰出的饮食著作。李渔酷爱吃蟹,他说:“蟹之为物至美,而其味坏于食之之人。以之为羹者,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此皆似嫉蟹之美观,而多方蹂躏,使之泄气而变形者也。李渔以为最好的做法是以全蟹放在笼屉里蒸熟,贮以洁白如冰的大盘之中,而且必须亲自剥着吃,让别人代劳、味同嚼蜡,自己从蟹的腿、敖乃至躯壳一点一点剥着吃,仔细品尝,其乐无穷。”袁枚自称:好味、好色、好房、好游、好友、好话草泉石、好名人字画、好书。袁枚对燕窝有独到的做法:“燕窝贵物,原不轻用。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先用天泉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却徒务其名,往往以三前生燕窝盖碗面,如白发数茎,使可一撩不见,空剩粗物满碗。不得已则蘑菇丝,笋尖丝、鲫鱼肚、野鸡嫩片尚可用也。”他说燕窝还有一做法,即冬瓜燕窝,“以柔陪柔,以清入清,重用鸡汁而已,燕窝皆作玉色,不炖白也”

清代饮食集大成者非满汉全席莫数,主要大菜有五十六种之多。

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

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汤、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蚌蟹羹、麻姑煨鸡,辘辘锤、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

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烩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

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

炖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假斑鱼肝、糟蒸鲥鱼、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

第四份:毛血盘十件

獾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挂炉走油鹅、挂炉鸽(月霍)、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蒸猪羊肉、白蒸小猪子、白蒸小羊子、白蒸鸡仔、白蒸鸭仔、白蒸鹅仔、白面饽饽、梅花包子、什锦火烧。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份

小菜碟二十件、枯果、鲜果。

尽管已经如此奢侈,但对于宫内御膳房的菜谱来说,仍然是小巫见大巫。这是一张溥仪6岁时的一份早膳,虽然已是清末,国家动荡,宫内生活也没有象乾隆那个时代那么铺张,但在今天看来,也足够达到奢靡的地步:口蘑肥鸡、五绺鸡丝、炖白肉、炖肚肺、肉片炖白菜、黄闷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头片汆小萝卜、鸭条溜海参、样丁溜葛仙米、烧茨菰、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哒丝、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肋、烹白肉。

根据档案记载:皇上的份例菜肉每天22斤、计三十日份例共660斤,其中:汤肉5斤,共150斤;猪油1斤,共30斤;肥鸡2只,共60只;肥鸭3只,共90只;菜鸡3只,共90只。太后和贵妃的份例如下:太后:肉1860斤,鸡30只,鸭30只;瑾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瑜皇贵妃: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珣皇贵妃: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如果把宫内的大臣、侍卫、等算进去一个月要猪肉31844斤,猪油840斤、鸡鸭4786只、加上鱼虾蛋品,一个月花消14794两白银,这还不算果品,饮料等。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皇家的吃饭有细致的描写: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关于皇帝吃饭有一套术语,是绝对不能说错的。饭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到了吃饭的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一道道传下去,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整齐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入明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有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桌。餐具上绘着龙纹和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名黄色 瓷器,冬天则是银器。下拖以盛有日水的瓷罐。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并且为了同样的原因,菜送上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过,叫做尝膳太监。在这些都尝过的东西摆好后,皇帝入坐前,一个太监高喊:“打碗盖”其余小太监将银牌子撤下,皇帝开始就餐。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