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华夏饮食

华夏饮食

高桥银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高桥银峰,因茶条白毫似雪,堆叠如山而得名。产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验茶厂。该研究所的前身为湖南省茶事试验场高桥分场,建于1932年。建国后于1954年开始茶叶科学研究工作,在高桥乡的弥谷山丘上建成了新型茶园,种植了良种茶树,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培育管理,开展制茶工艺研究。高桥银峰茶,就是该研究所于1959年向建国十周年国庆献礼研制开发的绿茶新产品。

高桥茶园地处玉皇山麓之下,东南临浏阳,北靠平江,多属丘陵山地,平均海拔200~300米,山塘密布,河溪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层深厚,土质多为紫色板页岩红壤,含磷丰富,酸碱度适中,实为宜茶之地。高桥,在历史上一向为长沙县茶叶主产区与茶叶集散地,素有茶乡之誉。

采制工艺与银峰特色:每年于清明前后四五天开始采摘,选采标准严格,规定红叶、紫叶、病虫伤叶不采,散叶、雨露叶不采;多以福鼎大白茶与白毫早良种的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其标准长度约为2.5厘米,制每公斤干茶约需1.2万个芽头,且细嫩完整,芽身长短、色泽均匀一致。鲜叶采回后进行薄滩,使水分含量达70%左右即行付制。经杀青、清风、初揉、初干、做条、提毫、滩凉和烘焙八道工序精湛加工而成。

高桥银峰,在探索科学工艺过程中,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关键性工序:其一是,初干后在锅内边干燥、边做条。茶工双手握茶于掌心中间,灵活适度运用掌力,回转搓揉。揉搓做条与干燥交替进行,这样既能使茶芽叶细胞破损,又无茶汁外溢,减少内含物质损耗,又保持了茶芽条身表面色泽翠绿明净,塑造了紧结而小巧的优美外形。其二,独到的工序是“提毫”,是形成银峰茶品质风格的关键之所在。“提毫”这一工序,是该茶首创,以后被一些新创名茶所采用。提毫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茶之香气,固定已形成的外形;最重要的作用是破坏在炒制过程中由于茶条表面茶汁干燥而形成的胶状薄膜结构,使芽叶的全部白毫显露而竖立在茶条上,如银妆素裹,独具妙韵。其三,为保持银峰茶已形成的品质与风格,所以在提毫工序完成后,立即出锅。在滩凉后,改用焙笼烘干。烘焙时,在焙芯上铺衬上柔软的棉布,然后上茶,用文火烘至足干。出焙后,以软白纸包成小包,置石灰缸中密封贮藏,防止受潮,可经数月不变。银峰茶成品条索紧细微曲,银毫似雪,色泽翠绿;内质香气鲜浓,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光洁。

高桥银峰,于1959年研制成功,1960年经商业部茶叶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和湖南省棉麻茶烟局等单位鉴评认为:其品质优良,符合名茶要求。经化验含茶多酚18%,氨基酸3.98%,可溶性糖2.56%,水溶性物质总量37%。

1964年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在品尝了银峰茶后,即兴挥毫《为湖南茶业研究所题诗——咏高桥银峰茶》赞曰:“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饾饤眼不花。协力免叫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当年郭老以其清新优美的诗句,赞赏高桥银峰茶品格高趣,清新芳鲜,味重滑喉,饮之可以清心明目,醒脑益思;其清香醇的品质,岂能总让顾渚紫笋独享饮誉之名,也可以同今古闻名的江西修水双井名茶一争高下呢。郭老在诗中同时还对湖南茶业科研人员和高桥广大茶农提出了希望——应创造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茶叶投放市场,让人们多饮一些好茶,少饮一些酒,这样就可以使三闾大夫屈原不必忧虑天下人都喝醉了。

高桥银峰茶,正如郭老在诗中赞美的那样,从创制以来,颇受茗饮者的青睐,许多名人、画家、艺术家为其作画、赋诗、题联、谱曲咏赞。而在全省、全国的优质名茶评比中亦屡获殊荣:高桥银峰多次获湖南省名茶称号,1987年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1989年农牧渔业部在西安召开的名茶评比会上,高桥银峰获全国名茶称号。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