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彝族建筑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佛教建筑南诏国时期,彝族先民的建筑艺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上。千寻塔造型与同时代西安小雁塔相似,云南地方文献也常提到唐朝大将恭韬、徽义造塔等情况,由此,有学者认为千寻塔有内地汉族工匠参与设计和建造,这是有可能的。崇圣寺三塔建成后,已经受住了两次地震的考验,一次是明正德乙亥年(1515)大理地震,千寻塔“折裂如破竹”,但十来天后又自行弥合。另一次是1925年大理发生强烈地震,城内房舍十室九塌,而千寻塔却仅震落塔刹。这充分证明了南诏国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

城市宫殿南诏建国后,一度以阳苴咩城为政治中心,在这里修建了古城池和宫殿,规模和布局都有其独到之处,如《云南志》载:“阳苴咩城,南诏大衙门,上重楼,左右又有阶道,高二丈余,湬(音纣)以青石为磴。楼前方二三里,南北城门相对,大和来往通衢也。从楼下门行三百步至第二重门,门屋五间。两行门楼相对,各有片旁(匾额),并清平官、大军将、六曹长宅也。入第二重门,行二百余步,至第三重门。门列戟,上有重楼。入门是屏墙。又行一百余步,至大厅,阶高丈余。重屋制如蛛网,架空无柱。两边皆有门楼。下临清池。大厅后小厅,小厅后即南诏宅也。客馆在门楼外东南二里。馆前有亭,亭临水池。周回七里,水深数丈,鱼鳖悉有。”从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一建筑群显然是经过精心规划的,不仅有崇阶危楼,来往大道,官员住宅,亭馆水池,而且其建筑艺术水平在当时也是很高的。彝族的民居建筑,因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居住经济水平和社会分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彝族居住民俗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异,一些落后、原始的住俗也渐在革以新俗;一些传统、典型、富于民族风格的民居建筑形式也得以发展和光大,现在彝区的一些现代化建筑就吸取和保存了彝族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