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藏族文物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西藏石器时代的实物资料,全部是一九五一年以后陆续发现的。三十多年来,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西藏共发现旧石器地点5处,细石器地点28处,新石器地点和遗址20余处。另外发现吐蕃时期墓葬群20多处,墓葬2000座。

西藏已发现的旧石器地点有定日县的苏热,申扎县的卢令、珠洛勒、日上县的扎布和普兰县的霍尔区。这些地点分布在唐古拉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广阔地区,海拔高度为3500一5200米。在这些地点中,采集到石核、石片及各种石器数百件。苏热的石器加工方法较成熟,器形较稳定,有心形尖状器出现。其时代初步推定为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大约距今五万年前。珠洛勒地点的石器均以角岩为原料,石片厚大,石器多由狭长的石片制成,不少石器保留有局部砾石面。这些石器采用直接打击法,修理精细。其年代较苏热石器稍晚,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也有的研究者认为:“由于缺乏地层和伴生动物群遗骸的依据,所作推断仍嫌证据不足。”

已发现的细石器地点有藏北的那曲、申扎、双、班戈,藏南的聂拉木,阿里的日土,昌都的卡若等28个地点,共发现细石器标本1000多件。其年代大约距今一、二万至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主要有昌都卡若、林芝云星、红光。居本、加拉玛,墨脱的背崩、玛尼翁,拉萨北部曲贡村,乃东县钦巴村,阿里札达等。这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只有昌都卡着遗址进行过科学发掘,清理出原始社会的房屋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昌都卡若遗址发现于一九七七年。一九七八年夏,对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揭露面积230平方米。一九七九年,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1570平方米。两次共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遗址原始面积约1万平方米,除早期被破坏着外,其主要部分已全部揭露。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以南12公里,在澜沧江以西卡若附近的三角形二级台地上,海拔高度3100米。是中国已发掘的海拔最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两次发掘共获房屋遗址28座,石工具7968件,骨工具366件,陶片2万余件,装饰品50件,以及粟米、动物骨骸等。

卡着遗址经放射性碳素鉴定,年代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它所代表的原始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首先在生产工具方面,遗址呈现出新石器时代的全部特征,但却仍然是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并存,巨以打制石器占大多数。其次在陶器方面,陶质均为夹砂陶、手制。纹饰以刻画纹、锥刺纹和附加堆纹为主。器形以罐、盆、碗为基本组合,均为小平底器。再次,在建筑方面,大量采用石块作为原料,如石墙房屋、石砌道路、国石台、石围圈等。卡若遗址的这些特征表明,卡若文化是西藏高原上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过去在定回县苏热、申扎县卢令、日上县扎布、普兰县霍尔等地发现的旧石器,在那曲、申扎、双湖、班戈、聂拉木、日土等地发现的细石器,在林芝、墨脱以及在拉萨、札达、乃东、小恩达等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都与昌都卡若文化有相似之处,似乎具有某些联系,或者说受到卡若文化的某些影响。

卡若文化并非西藏高原一种孤立发展的原始文化,而是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原始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东面的雅砻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黄土堆积中发现一些打制石器,在北面的甘肃、青海境内存在着距今四、五千年之间的马家窑、半山马厂等文化。卡苦与这相邻的两地区之间似乎有着密切的古代文化交流。在打制石器方面,卡著文化的盘状敲砸器见于甘肃四坝滩、永靖大河庄和酒泉下河青马厂类型遗址。切割器见于兰州附近的罗汉堂、齐家坪等马家窑文化遗址。细石器和磨制石器也同样见于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至于卡若文化早期的圆形和方形半地穴房屋、处理过的红烧土墙壁和居住面则属于甘肃、青海等地马家窑文化传统和居住形式。卡若遗址发现的粟米,属于黄河流域的传统农作物,耐干旱,南方较少种植。卡若文化的粟米,很可能就是从马家李文化传播面来。卡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西藏的原始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西藏人的祖源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说明从河煌南下的氏羌系统的人仅仅构成西藏先民的一部分,而已是后来加入融合的一部分。实际上,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原始人居住。卡若遗址发掘的资料说明,西藏高原自古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拓这片广阔的土地。

林芝和墨脱共发现新石器时代地点19处,采集到各种石器数十件,其中打制的石器有盘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头状器和网坠等。磨制石器加工粗糙,多数仅局部磨光,制法与卡若磨制器相同。陶片数量不多,有泥质陶和夫砂陶两种,火候不高,均为手制,陶片多素面,少数有花纹,有的口缘压印锯齿纹,有的还有三角形镂孔。从两地的石器和陶片看来,其遗物当属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其特点是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不见细石器,陶器还不发达。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在拉萨北郊曲贡附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先采集到一些打制石器和陶器,然后进行了试掘,发现窑穴1座,灰坑两座,出土大量打制石器、石片、陶片和少量骨器,磨制石器。是继昌都卡若遗址以后又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八十年代,在文物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量吐蕃时期墓葬。有贡觉县香具区石棺墓、朗县列山墓群、朗县西日卡雪地墓群、林芝县红光三队墓地、林芝县吉日乡墓地、乃东县泽当区赞塘墓地、乃东县泽当下本嘎大墓、乃东县昌珠区普鲁沟古墓群、乃东县昌珠区察如村红墓山墓群、乃东县温区切龙则未墓群、乃东县结桑村石棺墓群、琼结县屯卡墓群、洛扎县吉村墓群、当雄县乌马区墓群等共20余处,近2000座墓葬。

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央和陕西、四川等文物单位的支援下,开始了对各县、区文物古迹的普查工作。乃东、札囊、琼结等县已完成了文物古迹的普查。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