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撒拉族文学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撒拉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属于粘着语类型,受汉族的影响较深。撒拉族的文学、艺术有着自己本民族的特色。

故事、神话、传说、寓言、笑话故事如《阿姑尕拉吉》、《阿娜云红姬》、《桃花姑娘》、《采赛尔》、《鸽子姑娘》、《青蛙给农夫当狮子》、《公道县长》,等等,都是以人们对自由、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主题。神话《阿腾其根o麻僧保》,叙述了青年猎手麻僧保力斩妖魔,为民除害的事迹。撒拉族最主要、最通俗的传说,是与“骆驼舞”相表里的族源传说。《河州事变歌》和《韩二个》,则是两首民间叙事诗。前者追述了乾隆四十六年的苏四十三起义。后者颂扬了英雄化合物韩二个劈山引水及其在反清斗争中的业绩。童话和寓言,主要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撒拉族人民的善恶观、是非标准和道德规范。富有生活的哲理性和趣味性。许多童话和寓言都与动物相关联,如《狐狸和兔子》、《兔和狼》、《贪心狼》等。笑话作品如《馒头吓死人》、《聋子一家》、《愚人看镜》等。嘲笑、戏谑了贪生怕死的“财主”、又聋又哑而又自以为是的“聋子一家”和一群少见多怪的“愚人”,使人们从诙谐、幽默的笑声中,回味无穷。“话美在谚语,人美在胡子”,一语道出了谚语在语言中的位置,撒拉族的谚语也十分丰富,幽默含蓄。

撒拉曲、宴席曲、花儿“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演唱的一种抒怀民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它由许多具有独立意义的短体小诗组成。演唱时,可以即兴编词,添加对白。浒较广的曲子如《巴西古溜溜》、《撒拉尔赛西布尕》等。

“宴席曲”是一种娶亲时的传统唱曲。长期浒在循化孟达、临夏大河家的撒拉族和回族之中。代表作品有《阿丽玛》、《阿舅儿》、《织手巾》、《优秀儿玛秀儿》、《寡妇大娘》等。

撒拉“花儿”则是一种用汉语演唱的山歌,歌词一般为4句。有独唱、对唱、联唱等演唱形式,受蒙族的影响,其音调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

刺绣艺术刺绣艺术,主要表现在妇女的刺绣品上,如枕头、袜垫、鞋帮、围肚等。做工朴素大方,花纹细致匀称,图案多为虫鸟花草。此外,剪纸和窗花也是撒拉族妇女擅长的一种装饰艺术。

撒拉族的先民由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地方经过长途跋涉辗转迁徙至青海东郊,定居在循化地区。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散杀居或聚居的藏、回、汉等民族交往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撒拉族。

元朝末年,手工撒拉人首领被中央王朝封授为世袭的达鲁花赤(意为长官)。到明代初期,撒拉族首领转而归附明朝廷,任命为土司职务。清王朝于雍正、乾隆在任时期,相继在循化设营立厅,加强对撒拉族人民的镇压和剥削。

1949年9月,循化解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肃匪剿霸,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撒拉族人民由此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步入社会主义大家庭。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