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满族饮食习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满族饮食习俗,带有浓厚的北方民族特色,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形成了色味丰富,独具特色的满族饮食文化。“满汉全席”名扬中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代表。

满族把馒头、包子、黄米团等面食统称为饽饽。饽饽样式很多,如搓条饽饽撒糕饽饽、炸饺子饽饽。叶子饽饽、豆面饽饽等。满族喜粘食,粘饭中较有名的是黄米粥,也叫“拉拉粥”,用粘米加红小豆或芸豆熬成粥后,加上红、白糖和熟猪油相伴,香甜味浓。用大、小黄米磨面包以豆馅称黄面饽饽。满族爱吃小米、黄米、子米、高梁米和玉米做成的干饭、稀饭、水饭、水团子、蒸发糕、大查子粥等主食。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金丝糕、打糕、凉糕、卷糕、淋浆糕、合喜面、腊八粥、小肉粥、打饭包等也很有名酸菜,满族称“布素皆”,是满族冬季必备的家常菜。酸菜可做汤、炒菜或做饺馅,或下火锅,其味微酸带甜,营养丰富。

下大酱,也是满族的传统。满族人一般在每年农历二月份,把大豆烀熟搅碎,摔成块状,存入发酵,“隔”好以后,在农历四月份,用盐水搅抖,下到缸里,精心管理,过月以后,即可食用。以酱为原料,可制出菜酱、肉酱、鱼酱、蒸路程尾、鸡蛋酱等美味菜肴。

火锅是满族的名肴。清朝入关,使火锅遍及全国,昔日,女真人狩猎野餐时,用篝火烧陶壳、陶罐煮食吃,塞外高寒,往往边吃边烧,这是火锅成为金属曾出现过雀火锅、天上锅、地上锅、水中锅多种火锅。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到一处,都吃火锅,致使大江南北火锅盛行。

满汉全席形成于清朝,是满汉饮食的集萃,其中以满族故土特产和传统做法烧、烤、炖、烀而做出的名菜,备受中外美食家所赏识。如烤鹿脯、蒸鹿尾、野鸡片汤、鳇鱼八珍筳、挂炉走油鸡,燎毛猪肉、烤乳猪、野参七星肘子、烤哈尔巴等。满族的烧烤、锅类烹法以及甜点粥品,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在满族饮料中,酒居首席。满族酿酒一般有清酒、烧酒、黄酒、汤子酒、松芩酒巴待,其中以松芩酒最为著名。酿时,山中觅一古松,伐其本根,将上好的白酒装在陶制酒坛中,埋在树下,数年后掘取,那时酒色如琥珀,故名“松苓酒”。满族故乡盛产名贵药材,其中著名的人参酒、参茸酒等已畅销世界。满族喜用的饮料还有豆汁、豆浆、奶茶、酸茶、蜂蜜水、山楂片水、煳米水等。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如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吃完后不允许擦嘴;家中人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过年杀年猪时,有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满族爱狗的心理,除有“义犬救驾“的传说外,是在长期狩猎生活中形成的。所以,满族有不食肉的饮食禁忌。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