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民族渊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据藏文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与藏、珞巴等民族共同开发祖国的西南边疆,对西藏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门巴族居住的地方,很早就属于中国西藏的一部分。早在公元823年,设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记载:“孟族”等族向吐蕃王朝“争相朝贡,俯首听命”。这里所说的孟族,即包括门巴族在内。藏文史籍《红史》载,早在松赞干布时代“南自珞与门……等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此后吐蕃和门巴等族人民的交往不断发展,吐蕃王朝的疆界南方包括门隅地区,当时门巴族地区由吐蕃王朝派藏族官员统治,由没卢氏、努氏及年氏等所谓的“古、久等部”在此为官。13世纪,元朝统治了这一地区,门隅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的版图。
14至15世纪,这里是帕竹噶举派的世袭领地,在此建立噶举×的寺庙。
15世纪,第二世达赖喇嘛管辖西藏时,门隅同西藏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17世纪,喇嘛教格鲁派兴起,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嘉指命其弟子高僧梅惹喇嘛洛卓嘉错和错那宗官员朗喀主札在门隅建立绛喀溪宗康(宗本衙门)、扩建达旺寺,与当地王索长尔娃征收赋税,支派“乌拉”等,开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其后,西藏地方政府陆续按照西藏的行政区划制度,把门隅地区划分为32个“错”(个别的称为“定”,相当于区一级政权)。出生于门隅宇枕的第六世达赖喇嘛罗仁增o仓央嘉措(1683-1706年)是门巴族著名诗人,代表作有《仓央嘉措情歌集》等。历代西藏地方政府对他的家属颁封诏书,并加以保护和优待。
19世纪,清朝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权为了加强对门隅的统治,在门隅的首府达旺,建立了名为“达旺细哲”的全区性行政委员会(由达旺“喇章”的代表一人、“聂仓”两人和“札仓”的代表组成)和“达旺住哲”的高一级非常设行政会议(由“达旺细哲”的组成人员加上错那宗两个宗本组成),负责处理重大的行政、×、边境事务。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专人到门隅征收、征购大米,专管该区盐米等经贸活动。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