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傈僳族文化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文字傈僳族在解放前普遍一直使用刻木、结绳的记事方法。近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体形状的语音符号、苗文字母形式的语音符号和汪忍波创造的音节字符。

傈僳族在解放前普遍一直使用刻木、结绳的记事方法。刻木是把一块长约60厘米、宽8厘米、厚1厘米的木片,一头削成尖的,另一头削成柄,两边刻成锯齿形,用它记发生的事件,也用来传递官方的文告;结绳,就是用一根绳子打结表示发生事件的数量。另外,还有用埋石头记录械斗中所损失的人、畜数目等方法。这些是傈僳人民过去常年使用的最原始的记事形式。

近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体形式的语音符号、苗文字母形式的语音符号和汪忍波创造的音节符号。前两种符号是外国×、×传教士为了传播其×和进行文化侵略而拟制的,它虽表达傈僳族语音很不准确,但这种语音文字在不同的程度和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使用。“音节文字”是罗常培和傅懋勋先生给它命名的。它的特点是同有字母,一个形体代表一个音节。这种文字是维西县叶枝乡的傈僳族老农汪忍波在1927年创造的。

民间艺术傈僳女性勤劳勇敢,同时也聪慧伶俐。她们与本民族成员一起,世代口目相传,用心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

神话和历史传说神话和历史传说,有《盘古开造人》、《横断山脉的传说》、《怒江为什么哗啦哗啦响》、《金沙哥哥和澜沧弟弟》、《姐妹温泉的传说》等等,从不同角度再现了本民族古代社会的面貌,记叙了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解释,也歌颂了他们的祖先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诗歌傈僳族的诗歌,比较讲究句子的整齐对仗和韵律节奏。以七言句较普遍,在词性、词义、句式、节奏上要求工整、对偶。词性对仗方面,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词义对仗,物主名词对主物主名词,人称名词对人称名词,数词对数词;句式上往往是上下句相对,内容也基本相同,为了充分表达语气和感情,在上下句之前常常加两三个字的感叹或称呼。格律严谨,因为诗歌是来自舞蹈的节奏,下句实际上是舞步的重复,也是诗句的重复。下句是上句的模仿或重复。只是把这一名词换成那一名词,这个动词换成那个动词,但内容基本没变。在演唱中,演唱的人唱完上句,合唱的人按约定俗成的形式重复一下上句唱下句,这样给领唱的人留有时间,以构思后面要唱的内容。

民歌傈僳族的民歌各式各样,老幼都能唱。一般人出门、上山、走路,触景生情,信口而唱。这种无目的、信口而唱的民歌,白天在田间、地头或是山上、路上随时可以听见,但曲调大都一样,只有快慢之分。这种快慢有的在词与词之间表现,有的在句与句之间表现,用快慢不同来表现内心的欢乐、喜悦或是苦闷与忧愁。

民间故事傈僳族的民间故事,设想奇特,结构完整,引人入胜。这些故事千百年来,即使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为了传承他们的理想信念与邪恶势力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靠耳闻口授经久不衰。概括起来,有描写善恶爱憎、劳动和爱情生活,歌颂民族英雄人物,赞美机智勇敢人物,另外还有寓意深刻的动物故事等,运用多种题材,从不同角度塑了大批人物,描写各种情节,在保护本民族风格、语言和表达形式的特点外,还吸了别的民族的宝贵的东西。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