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京族文学艺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京族人喜欢唱民族,也喜欢音乐,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京族还流传着瑰丽诡奇的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人美话也靓,

人翠离得远了歌也悴。

人醒声也醒,

好钟轻敲边城也闻声。”

这一首京族民歌,内涵着京家对人及其歌的美学评价;也内蕴着对审美中“移情作用”的肯定。人是美的、悴的、醒的,于是话靓、歌悴、声也醒了。审美对象离得远远的便不再美了吗?由于“移情作用”的魔力,依旧是美的,并以“好钟”为喻,即使轻轻敲击,边城也遥闻其声――多么刻骨入心的美的意境啊!

京族人民爱歌、善歌,生活中洋溢着歌声。由于和汉族长期密切的文化交流,她既用京语和“京曲”歌唱,也用汉语粤方言(当地称为“白话”)和“白话山歌”曲调歌唱。京族民歌共有曲调30多种,多方面地反映京家的生活。

幸福之琴――独弦琴独弦琴是京族的民族乐器。在一根独弦上可以弹奏复杂的乐曲。那琴音时而高山流水,时而鱼翔碧波,时而百鸟朝阳,时而惊涛拍浪。乐器结构简单而所奏乐曲音调丰富、单色优美是独弦琴的最大特色。

独弦琴琴身用大半个竹筒做成或用几块木片做成长方形的木匣代替竹筒(但效果稍逊于竹筒琴身)。琴身长约三尺半,一端插上一根圆木柱子与琴身成直角,另一端安上一个把手系上一条弦线,连接小圆柱子上,即成独弦琴了。

独弦琴的音量较小,曲音清雅。奏时,用一根小竹片拨弦线,弹出声音娓娓动听。每当明月当空,琴师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划破长空,晚风将它带去很远很远。80年代以来,一些琴师对这民族传统乐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琴身×拾音器,然后连接扩大器,由音箱将扩大了的琴音传输出去,这就是电声独弦琴。

《哈妹和琴哥》故事,叙说独弦琴的由来,反映了京族人民向美好幸福生活的心态,而这种美好的生活不是个人的,是大众的。讴歌寻找、创造大众幸福生活的人,这故事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

京族三岛的独弦琴手,最著名的前有苏善辉,后有阮世和。苏善辉善弹的曲子有《高山流水》、《骑马》、《这样好那样好》等。阮世和善弹的曲子有《高山流水》、《静静的大海》、《做海歌》等等。其单色优柔、缠绵、娓娓动听。

民间故事应征多姿多彩的民歌,幸福之琴――独弦琴,有瑰丽、诡奇的散文体民间故事。京族主要从事渔业生产,海洋生活给民间文学以丰富的营养,京族创造了独具异彩的海中动物故事。《海龙王开大会》解释了海里动物的现象。海龙王大会中发现兵卒稀少,查问情由才知道许多弱小水族被凶鲸恶鲨所吞食,于是分发防身武器给大家。★鱼得了一条鞭,螃蟹装上一对大钳,鲎鱼身后备了一把剑,★鱼长了八只脚,韧★有了一对电麻器……听了这些故事,不能不赞叹京家想象力之超拔,创造力之充沛。《白牛鱼的故事》、《灰老鱼的故事》、《鲎的故事》等,借海中动物的由来,讲述了人情悲欢和世态炎凉。

80年代在京族三岛所搜集的京族民间故事之中,有一篇《金仲与阿翘》,是中赵文化交流、京汉文化交流的成果;也是作家文学异性为民间文学成果。这是很有意义的民俗事象。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